从Coventry坐火车到Birmingham,再转一列火车到university站,一下火车就是西校门,一抬头就远远看到了一座钟塔——Joseph Chamberlain Memorial Clock Tower,简称为Old Joe,约瑟夫·张伯伦钟塔,这是为了纪念这所学校的创建者约瑟夫·张伯伦而建的,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钟塔,塔高110米。
张伯伦何许人也?约瑟夫·张伯伦(1836年7月8日—1914年7月2日)英国著名企业家、政治家、演说家。曾任对外贸易大臣、殖民大臣。著名的激进帝国主义者,在其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像个政治鼓动员一向满怀激情,尽管他最终没有当上首相,却几次问鼎英国的最高权力。他是英国财政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和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父亲。1900—1914年,出任在其本人不懈努力下建成的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校长职务。

说起“红砖大学”,不得不补充一下,红砖大学(Red Brick University)是指在大英帝国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创立在英国英格兰的六大重要工业城市,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英国皇家许可的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利物浦大学这六所世界著名大学 。 这六所红砖大学是除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外,英格兰最著名、最顶尖的老牌世界名校。红砖大学在创立之初均为科学或工程技术类学院,具有很强的工科背景,与英国工业革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为英国的工业化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均为英国顶尖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的重要成员。
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成立于1994年,由英国最顶尖的24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组成,是全世界产生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名校联盟。罗素集团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24所院校的校长,每年春季固定在伦敦罗素广场旁的罗素饭店举行研究经费会议而得名。该高校联盟被称为英国“常春藤联盟”,代表着英国大学的最高学术水平。罗素大学集团成员每年共获得全英大学65%以上的科研经费和赞助资金。
说起这些不免感慨,英国一个国家总共六千万人口,就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相较于国内的孩子们,英国的考生们不免让人嫉妒,其录取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概率想必远远大于中国。当然,来到这里发现英国已被多个国家的人种“占领”,当然也有不少我们的留学生同胞,但能到英国留学也非普通工薪阶层子弟轻易实现的愿望,所以说,国内激烈的高考才是多数寒门学子的唯一出路。
交代完背景,说回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大学建校一个多世纪以来,凭着高质量、多领域的研究得到世界的认可,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内维尔·张伯伦和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诺贝尔奖得主质谱仪的发明者弗朗西斯·阿斯顿,以及我们所熟知的近代地质学之父李四光(为了纪念李四光先生, 伯明翰大学设立了李四光奖学金,资助去伯明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柯俊等都是伯明翰大学的杰出校友。截止至2017年底,从伯明翰大学已经走出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3名英国首相,5名外国政府首脑 。

伯大校徽上的校训,拉丁文:"Per Ardua Ad Alta",英文版:Through efforts to high things,说人话就是:勤奋以达卓越。伯明翰主校区校园不大,分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一进西门就可以看到法拉第的雕塑。
而我最想走近的是great hall,因为那里有九位大咖比肩而立,有牛顿、法拉第、莎士比亚、亚里士多德等,文理兼在,今天终于能站在巨人的脚下一仰风采,了却了小小一桩心愿。进入great hall后遇到了一位来自中国浙江的留学生男孩,读大一,遂聊了半天,据他介绍里面正在进行伯明翰大学与各国进行交换生申请和咨询的一个活动,进去瞄了一眼,大概有三四十个国家或地区的摊位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交流,留学生男孩像我们简单介绍了伯明翰大学的概括,非常热心的一个男孩子,见到我们也分外亲切,可我总是对在外只身留学的孩子心生忧虑,担心他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能否安排好izji的学习和生活,或者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才能融入“本地的圈子”,因为我在住家的这一个礼拜,已经有了深深的感触:太不容易了,尤其还是个孩子,祝福他一切顺利!
从great hall出来已接近四点,因这边的天黑得较早,且要早点赶回住家才好,我们三个就匆匆赶路,希望尽快找到出口出去,谁知当路过一个很特别的建筑时,又忍不住驻足关注,仔细一看:原来是芭伯艺术馆(Barber Institute of Fine Art),其实来之前就打算多花些时间在博物馆上,毕竟欧洲文艺发展在人类历史是值得mark的,所以当即三人决定进去看完再走,恰好遇到gallery,虽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但“美的欣赏”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因此看得“大呼过瘾”,边看边感叹欧洲国家艺术的巅峰及对艺术的重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诸多艺术作品中我们对雕塑和油画很感兴趣,艺术家对人体线条的勾勒想必源于西方早期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也即艺术与科学、人文都应是相辅相成的。班长同志为英文硕士毕业,又对西方文学及艺术颇有研究,二人边看作品边小声交流,沉浸其中的快乐美妙而不可言喻。其实,任何一所有底蕴的大学,就应该有一所像样的博物馆和有分量的图书馆,这两样才是底蕴的支撑所在,也是不断积累和发展的源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