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放弃存在一种深深的抗拒。因为“放弃”意味着舍弃我们原本拥有的,或者可能拥有的东西。就像丢了钱,或者丢了一个好的工作机会。
如果不曾拥有,这些东西就都跟我们没有关系,也不会激起我们的情感涟漪。而如果这些东西是从我们指尖溜走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它会引发“我们原本可以……”的无限想象。于是我们就会试着抓住这些东西,试着拥抱这些可能。
放弃这些就意味着我们亲手扼杀了这些可能带来的机遇。尽管这些东西有时候最终我们可能也追不到。但这还是会让我们感觉失落,甚至是痛苦。
“放弃”本身无好坏之别,关键在于我们将其用于何处。就像钱一样,它只是一种媒介,本身无好坏之别。对它的情绪往往取决于使用者自身。我们对“放弃”的误解,更多的时候,是情绪化的表现,而非理性思考的结果。
原因在于,放弃带给我们的体验更多的时候与损失相关联。损失厌恶情绪又进一步导致了我们对“放弃”的误解。
如果把“放弃”看成另一种形式的坚持,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选择放弃,只是为了节省下来更多的精力,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进而将需要坚持下去的事情做的更好。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坚持――这时候的“放弃”,多半不会再引发我们的“损失厌恶”的情绪。因为这时候的“放弃”,是一种更优选项。
那么什么时候该选择“放弃”这一选项呢?
放弃的一个前提是我们拥有了更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或者我们当初的选择,在现有的状况下,已然存在问题。在正确的认知下,及时否定掉当初的不正确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耗费时间。拥抱更优选项,进而将眼前的事用更高效的方式去处理,提高自己的人生效率值。这样的放弃就很有必要了。这就是古典老师说的,避免我们因为手里拿着一个水杯,就被水杯框住了自己的思维,以至于丢掉了更好的选择。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初的选择是盲目的,不切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如我们读小学的时候,不少人怀揣着当科学家,当首富,当地方要员的理想。有这样的理想很好,但事实上实现这种理想的可能性很低。从比例上来说,能够成功实现这种理想的人就微乎其微。何况过程中还有种种意料之外的因素在主导最终实现理想的进程。这些影响成功的因素不是单单靠努力成长,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就可以实现的。
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更该做的,首先是审视一下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自身情况权衡一下实现理想的可能性。理想实在太遥远,我们大可以将理想调整的低一点,调整的离我们近一点。毕竟逐步靠近,也是一种实现理想的方式。“谋其上者得其中”固然不错。但苦苦追求最终却郁郁不得志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因为理想离现实太过遥远,而导致最终一事无成,让自己白白蹉跎了一辈子的光阴而抱憾终身。还不如果断的放弃最初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及时的转向,保不齐在另一条道路上就能收获另一种圆满。
每时每刻都做出当下的最优选项,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选择放弃的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要因为沉没成本的存在,而浪费掉了更好的选择时机。不单单因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还因为有些时机错过了,就永远不能再找回。
左右选择的因素很多,不要因为眼前的得失,而浪费掉未来成长的机遇。理智的权衡利弊,及时果敢的选择“放弃”,不失为一种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