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调试点滴大事记

调试点滴大事记

作者: 国宝级初学者 | 来源:发表于2022-01-20 17:50 被阅读0次

    1.EMAC模块调试成功时间45天,期间最终是因为FPGA的时序问题[1]以及TXC和RXC管脚[2]弄反了导致的。由于使用FPGA在两个设备DSP,PHY之间实现互联,其中需要考虑双向I/O线的时序,但是实际上MDIO的时序是确定的,即这个双向的数据线的时序是确定的,则不用考虑FPGA怎么确定什么时候是输入什么时候是输出了;其次,由于观察的时候时钟一直出错,本来应该是输入到PHY的始终是有的,但是观察到的是PHY到EMAC的时钟却是一直存在,后来发现是给的芯片原理图PDF上的引脚给反了。

    2.DSP硬件驱动开发成功时间15天,不包括DDR2和EMIF的返工时间。总共时间25天左右。其中EDMA驱动是用的ASB封装的library;GPIO,SRIO,PLLC,DMA,都是参照CSL设计的;EMAC是参照NDK设计;DDR2和EMIF原先都是参照CSL,但是后来发现各种参数与实际的平台有隔阂,最后调试慢慢修正,SRIO也有返工的经历,但是拖延时间不长。关于DSP的驱动,比如说DDR的驱动,在硬件上面可以挂很多块DDR2,但是128M的DDR,我挂了两块64M的还是4块32M的,DSP本身不知道,如果不写好驱动的话,会导致地址线错乱,比如地址0xE0000000和0xE2000000上面的内容会被复写,这也是调试过程中发现的。还有读写速度,等待周期,PAGESIZE和IBANK,都是配置的重要寄存器。基本的设计思路都是先照着CSL的一套思路做,然后参照数据手册,改变寄存器设置,有时还需要增加寄存器设置。

    3.收发两端SHB连接收发视频调试成功时间7天,采用老机制。

    4.基带算法调试成功时间30天,包括各个模块独立调试成功。期间Turbo模块调试时间最长,为15天,最后分到两块DSP上实现无误。包括发端DMRS映射,Turbo编码,交织,数字调制,子载波映射,预编码,IFFT以及射频控制;收端射频控制,AGC调整,时频域同步,频偏估计与补偿,FFT,信道估计,频域均衡(FPGA),Turbo解码(FPGA)。

    5.射频模块sine wave调试成功时间20天,驱动程序的编写,AGC调整,期间出现里面含有尖刺点,等等,后用滤波器滤掉。射频驱动代码包括AGC一共800行。

    6.基带算法整合15天,多加入一块SMT362,使用SHB连接,收发端使用射频的发送接收控制机制,使用测试数据通过。

    7.射频上共轭问题解决40天,期间以为是频偏的问题,或者是基带的问题,最后得出结果是接收到的信号在时域在与发射端相比取了共轭,在时域补偿就完成。原因是我们没有对射频的特性做详细的了解和研究,把数据拿到MATLAB里面作分析,时域上的信号质量很好,但是频域上的信干噪比很差,甚至是负值,肯定是频域的哪里出了问题,原来一直以为是频偏,载频偏上找问题,计算频偏,但是频偏一直很小,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只有刚好差了整数个子载波才会导致。后来偶然发现好像正频率与负频率部分与发射端相比颠倒了,刚好差了一个子载波,原来是接收到的信号在时域在与发射端相比取了共轭(那个苦啊)。

    8.频偏补偿解决时间10天,频偏算法问题,理论可行但实际不可行,采用综合统计平均补偿的办法解决。理论上计算出的频偏应该和上次计算的叠加再次补偿当前的频偏,但是多次试验不可行,总是来不及补偿。频偏算法:

    9.发送端EMAC问题,前前后后加起来解决时间15天,之前的测试时间也不对,是机制问题,采用新机制情况下加上发送端发送空包解决。

    总计时间:2.20(第一次会议记录时间)---7.25下午14:28(完成的确切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调试点滴大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nm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