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人避暑妙招

古人避暑妙招

作者: 一禾108 | 来源:发表于2022-07-15 00:45 被阅读0次

    进入七月,持续半月的炙热高温,热得人没了半条命,好在有空调把这失去的半条命给续上了。儿子曾口出狂言,说要把太阳抓起来关小黑屋。我笑他,你这太小儿科,人家后羿可是二话不说,就直接把9个太阳给射下来了。可惜这么牛的降温方法已失传,要不我们也可以试试。

    不知,言语中这一丝冷意,是否能解两分暑气呢?若不能,我又禁不住想,没有空调的古人,他们是怎样纳凉、避暑的呢?难道靠一句“心静自然凉”?呸,说正经的。

    夏日衣衫薄

    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端午节这一天固定成为全民换穿夏服的日子。古人的夏服所用面料很是讲究,要做到透气、透汗,因此蚕丝织成的纱和罗成为上选。 白居易说“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可见古人夏日穿得很是清凉,长衫与裤子都是采用丝织的轻纱。

    据说,部分朝代的女性夏天甚至流行穿“开裆裤”。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多会穿胫衣。它是裤子的原始雏形,仅有两只裤管,上端用带子系在腰部,没有裆。这种开裆裤是不单穿的,外面还会穿前后两片“裳”。如此看来,古人穿的纱袍、长裤,不仅能覆盖皮肤,宽宽大大的造型还非常通风,容易形成“小对流”。

    2  夏日食冷饮

    远在商朝时,就有专人掌管藏冰和相应的冰窖设备。他们冬日在湖泊河流中凿冰,储藏于冰窖中,供夏季消暑使用。到周朝时,还给这些制冰的人设立官职,成立组织来做这件事,就是“凌人”。

    古人在夏季饮食上是很精致的,对冷饮很有兴趣。汉代已有蜜水,口感类似于现在的雪碧,而唐代有用草药或果品熬制的饮子。到宋代,可能吃货比较多,各种冷食冷饮花样繁多,有冰雪甘草汤、凉水荔枝膏、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听名字是不是就遍体清凉? 诗人杨万里有诗云: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元代之后,冷饮品种更是剧增,像《红楼梦》中出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瓜果凉茶、夏日品茗,皆是古人在“夏日之食”上做的文章。元人还发明了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的冰酪,后来这份秘方被一个叫马可·波罗的洋人传到意大利,又从意大利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再到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遍布寻常街巷,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3  夏日空调房

    唐明皇时期的大明宫,有一组宫殿名叫“含凉殿”,建筑设计上避免阳光照射。另外需要制冷剂——凉水。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殿里四边皆有水往下流淌。再来一把扇子对着凉水吹,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 在明清两代,最典型的空调房代表当数承德避暑山庄了。不过,这样的大型房屋,多是皇宫里的稀罕物,寻常百姓则依赖天然“空调房”——坐于松林、泉边,品茗、抚琴、看书,岂不悠哉?

    4  夏日手摇风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会用绢帛制成扇子,由仆人们在身旁扇风,主子们在酷暑中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只不过受罪的是下人。后来升级成了拉拽式风扇,丫环拽动绳子就能给厅堂送风。

    衣食住行乃人之基本需要,除了上述几点,古人避暑还有很多方式方法。比如泛湖避暑,睡瓷枕,抱竹夫人,躺象牙席……这许许多多,都是古人避暑的匠心妙招,更是值得我们骄傲并学习的先祖智慧。

    此时此刻,你的暑意是否消解一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避暑妙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of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