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很久之前看过的了,今天重新回顾并整理我的读书笔记。
90岁的杨绛先生,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回忆起丈夫和女儿,既有牵肠挂肚的疼痛,又有情意浓浓的温情。
第一部和第二部,仨人走散了。从一边经历丈夫的囚禁之苦,一边经历女儿的重症之痛,再到最后一程一程送走他们,经历老年丧女、丧夫之痛。内心该是有强大才能忍受住这些疼痛。从仨到孑然一人时,她也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继续坚强地活着,并且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活出了常人难有的深度。
第三部则是充满温情的一部。原来钱先生生活中也是极浪漫、体贴、可爱之人。虽然“笨手笨脚”却会为了太太每天做好早餐,端到床上让酣睡中的太太“跳起来享用”;每日会到医院报告做了什么错事,太太的一句“不要紧,我会修”又总能这犯错的小孩安下心来继续拙劣的琐事处理。幸福的模样即使是在柴米油盐的琐事中也依旧轮廓分明。
乐观的心态里苦难也成云烟。
杨绛先生的笔调哀而不伤。文字朴素却深情。面对阿圆、钱先生的相继离世,她没有因此而被打到,而是执笔将思念化成温情的文字,感染万千读者。这本书的基调甚至于钱先生一家的性格主色彩都是“乐观”。坎坷的一生到迟暮才得一庇护所却一生相濡以沫,一家人相知相守,在苦难中用携手谱写了动人的爱情之歌、亲情之曲。
爱的眼神里琐事也变趣事。
“钟书和我互相理发,我能用电推子,他会用剪刀。”细致的生活细节描写,不由得让人也感受到了彼此满满的情意。女人和夫妻俩的相处也体现了浓浓的爱。家的意义,在他们仨那显得如此深刻。
格物致知的精神里平常也变不平凡。
钱先生的格物致知精神深深影响了钱媛的一生,究其事物原理以致知。生活中的一件寻常小事、寻常现象在他们看来都大有学问在。希望自己也能像先生一家,多“格物”。
读完整本书,虽有苦涩,但心中甜度也浓得恰好。愿你我也能在生活的不同境遇里,都能用心品到生活的甜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