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无用阶层
曾经读了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人类简史》(Homo Sapiens),觉得非常震撼,收获很大!原来历史还有这样写的,让我的眼界扩大了很多。这几天又开始读他的《今日简史》(21 Lessons for the 21stCentury),一读就被吸引住了。还是老习惯,为了锻炼大脑,读的都是英文版,其实倒也不觉得困难。他文笔流畅,说理透彻,都是一看就明白的大实话,非常引人入胜,让我忍不住常常赞叹不已!
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吧。记得“深蓝”(deep blue)吗?就是那个打败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的电脑。经过不断升级,最终研发出了Stockfish 8,那是高级得多的国际象棋冠军。它不仅储存了所有棋谱,积累了人下棋的所有经验,而且每秒运算可达7千万次,可算是登峰造极了吧?再聪明的人也永远赶不上。
但是在2017.12.7的国际象棋比赛中,谷歌的阿尔法零(Alphazero)竟然击败了Stockfish 8!尽管阿尔法零每秒运算仅8万次,没有任何下棋的经历和经验,但是从初学到打败对手只用了难以置信的4个小时!之后对弈100盘,28胜,72平,不输1局!可见阿尔法零是比Stockfish 8高好几个等级的软件,其间差距极大!人工智能能够发展到如此水平,不是仅仅令人印象深刻,而是有理由让人感到恐怖了!在下棋这件事上,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那么在其它方面呢?想一想是不是会让你冷汗直冒?
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的直接结果就是会产生巨大的“无用阶层”。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各行各业人员的工作,让他们“下岗”,变得“无用”。以前雇员往往反对商界精英剥削他们,觉得很不公平。但是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发达了,商界精英需要的雇员会越来越少,甚至最终会不需要雇员,于是雇员连抱怨的机会也没有了,因为工作和他们没有关系了。这绝非危言耸听,很快就会发生!
众所周知,人的能力包括体力和认知能力。用机器替代人的体力已经不稀奇。而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替代人的认知能力,可以轻松将饭碗直接从人手中抢走。在此我要大胆问一句:在20年后需要人来做的工作还剩多少?或者说有多少人将要失业,进入“无用阶层”?
我一直想不通那些人口专家的思路。在我国只有7亿人口的时候他们拼命搞计划生育,规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而如今我们有了14亿人(要不是搞计划生育,现在突破20亿恐怕很轻松!),却来开放三胎。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将会缺乏大批劳动力!从而失去竞争力。他们的知识是不是太贫乏了?是真的傻,还是另有原因?要知道我们也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呀。将来劳动力还会嫌少么?想一想,要是我们的人口和M国相当,那大家生活的压力应该会大幅度减轻吧,这个道理根本不复杂呀?
人工智能的优势不可限量!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快。人工智能可以飞速更新,还可以联网,而这两条人作为个体是根本做不到。另外,我们制度的基础是工人阶级,要依靠工人阶级闹革命反剥削。那么当工人阶级逐步消失之后怎么办?还要不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赫拉利认为,将来要保护工作是不可能了,而且很多工作也不值得保护。但必须保护下岗的工人。政府必须为他们提供免费教育,医疗,住房,以及食品,这不就是乌托邦共产主义吗?
那钱从哪来来?赫拉利认为可以对极富者和机器人公司征税,拿来养活“无用阶级”。这样做当然也可以保护极富者和机器人公司,让大家达到心理平衡。
那么那些无用阶层干什么呢?他们啥事不干,整天吃吃喝喝玩玩,会不会觉得无聊?提供给他们有限的经济支持会让他们感到幸福吗?来看看那些拿低保生活的人吧。他们不工作时间久了,就不想工作,即使有活也懒得干。虽然不富裕,但他们照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北欧有些国家给失业者,流浪汉提供很优厚的福利,于是养了很多懒人。他们当然也抱怨,但更多是觉得满足,基本不想改变生活现状。可见人之初,性本懒。
最奇怪的是以色列。在那里虔诚的犹太教男人有一半不工作!他们干什么呢?整天忙于研究塔木德(犹太教的圣经),搞宗教活动。而且这样的家庭平均有7个孩子!那怎么过日子呢?他们的妻子工作,加上国家给予慷慨的补贴。尽管他们生活不富裕,但温饱没问题。而且调查发现,这些犹太男人似乎非常满足,对自己的日子感到非常满意!
人工智能将会造成大批的无用阶层,你相信吗?
无用阶层的温饱问题应该容易解决,你同意吗?
地球能够养活的人口已经达到极限。有了人工智能,就没有必要多生孩子,大家都轻松一点,让大自然也跟着减负,你赞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