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号玩家好文推荐诗文说每天写1000字
叶嘉莹:在我离世之前,对这件事要有个交代

叶嘉莹:在我离世之前,对这件事要有个交代

作者: 诗文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9-07 21:29 被阅读0次

    古典诗词伴随了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叶嘉莹先生也为古典诗词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依然把传承古典诗词作为自己的使命。

    她说:“我觉得从小背诵古诗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现在活了快一个世纪了,我这一辈子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吟诵传下去。我对于吟诵,要有一个交代。”

    诗歌的最初形态就是诗乐舞合一,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歌之咏之,舞之蹈之。叶嘉莹先生认为,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就来源于吟诵。只有在吟诵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诗的生命。

    而现在会吟诵的人几乎没有了,古典诗词的吟诵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吟诵,并不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朗诵。事实上,语文课堂上的诗词教学,也不重视诵读,甚至不顾平仄,只要读懂会写就行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损了诗歌的生命,也不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魅力。

    听了叶嘉莹先生的吟诵,我才知道以前所学的读音很多都是错的,连平仄都没有读对。叶嘉莹先生的吟诵用的其实不是古音,因为古音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由于地方音的问题,也无法行之四海而皆准。再加上时隔久远,今人听来也很难适应。因此,叶嘉莹先生所做的是,按照平仄把古诗词的声调读出来、诵出来。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认为知道格律就行了,不必真的都按照格律中的平仄来读。当然,如果是为了应试,这样当然没问题。因为语文考试也不可能考吟诵,甚至也不考格律,就算考了,也只需要书面作答就行了。

    但是,如果对诗词吟诵一无所知,我们就无法领略到汉语之美,也无法更直接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虽然传统吟诵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不太适应,但却最能体现出汉语言的文字特色,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与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同,汉字是单音节文字,每个字都只有一个音节。因此,中国的诗歌就需要对文字进行组合,来形成节奏,产生抑扬顿挫的美感。如果我们在读诗词时,不知道正确的声调和顿挫,就读不出韵味,难以体会到汉语的美感。

    诗歌音调的变化,其实也不只是为了适应汉语本身的这一特点,更是为了反映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通过吟诵,我们有时甚至不需要知道诗词的写作背景和每一个字的含义,就能直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

    以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例,其中的“发”字是入声字,按照现在的声调应该读四声才对。如果读一声,就不符合平仄,整句诗读起来显得很平静。而根据这首诗的题目和内容来看,杜甫表达的是一种喜悦和惊喜的情感。“发”字读作四声,则正好可以反映出诗人的这种情感。

    如此看来,吟诵对于古典诗词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叶嘉莹先生的人生已经与古典诗词融合在了一起,她不忍心看到传统吟诵的失传折损诗词之美,便结合最基本的格律,留下了一个基本范式,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而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孩子更是一切的未来。叶嘉莹先生以“适合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原则,把自己对177首诗和41首词的吟诵和讲解,编进了《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一书。

    这本书声文结合、图文并茂,包含叶嘉莹先生对诗词的吟诵和讲解,以及名画插图,排版美观,适合收藏。

    用手机扫码即可聆听叶嘉莹先生对每一首诗词的吟诵,在吟诵声中追寻古意,体会诗词的美与情感。这本书所选的诗词,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入选各阶段语文课本的作品,叶嘉莹先生的讲解对学生的诗词学习大有裨益,学生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从小学到高中的诗词学习资料,从中获得新知。

    对于广大诗词爱好者来说,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也不失为一个了解诗词吟诵的门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嘉莹:在我离世之前,对这件事要有个交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pp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