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关于心灵的成熟,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一些心理疾病,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根据自己在行医过程中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著作的一本书。在作者看来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心灵的成熟,也就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合而为一,并且对什么是真正的爱,信仰,上帝和恩典做了深刻的阐释。什么是上帝?上帝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力量,是群体潜意识,他希望每个人心灵得到成熟,慢慢变成和他一样的智慧,充满爱。但是心灵成熟的过程充满了艰难,因为他要求个体不断的努力,深入思考,不畏惧孤独,承担巨大的责任,不断的与懒惰这一原罪作斗争,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充满智慧和爱心饿的上帝。支持这个追求的动力,是爱,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是所说的浪漫的恋爱(更多时候恋爱是爱的一个入口,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爱),爱意味着心灵不断成长和心智不断成熟,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有了爱,我们就拥有了对抗懒惰,对抗熵的力量--自律。
这本书在给我带来认识自我的喜悦之外,还有作者强大的思维逻辑。一共分为4个大的章节,每个章节里又有若干小的章节,穿插例子和理论支撑起大的章节。首先说自律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最重要方法,终极目标是心智的成熟。接着说爱是自律的动力,并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那么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心智成熟呢?心智成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合二为一,潜意识是一种集体智慧,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当意识与潜意识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能够充满智慧和爱,达到一种神交。但是在追求终极目标(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的过程中,我们要与人类身上的原罪:懒惰做斗争,对抗熵的力量。潜意识不断用爱滋养心灵,用自律帮助个体摆脱懒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体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敞开心扉接受来自潜意识的恩典,不断的完善自我,实现心灵的成熟。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内容,以便后面不时翻开会看一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什么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拓展自我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目的,所以爱需要不断努力。拓展自我界限如同走路一样,每多走一步或多走一里,都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抵御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拓展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而爱则可以给我们勇气,使我们敢于迈向未知的领域,敢于拓展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界限。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而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是努力倾听。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需要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这样一来,听者与说者便通过语言结合在了一起,实际上,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彼此自我界限的一种拓展。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完全接纳了对方,那么,说话者就会在完全被接纳的气氛下,变得更加坦诚和开放,更愿意把心灵全部敞开,而不是有所保留和隐藏。这样的倾听能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所以用心倾听是一种耗费精力的过程,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只有基于共同成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心智的成熟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失落的风险,独立的风险,投入的风险,冲突的风险。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关于信仰和上帝: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通常我们对信仰的定义过于狭隘。我们认为,拥有某种信仰,就意味着要相信神灵,加入某个信徒组织,举行某种宗教仪式。
爱的本质是拓展自我,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己,把陈腐过时的认知踩在脚下,抛弃狭隘的人生观。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信仰提出疑问,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某些久被视为真理的理论。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为此,我们必须从科学起步,别无他途。我们应该逐步以科学的信仰来代替父母的信仰,向小宇宙法则提出挑战。
我们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有成熟的心灵。
什么是科学的信仰?
科学是复杂的世界观,它具备若干重要信条,包括:宇宙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观察,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人类易受偏见和迷信的误导,在解释宇宙时易犯错误;人类要形成世界观,理应具有足够的怀疑精神,理应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由此总结出观察宇宙的经验。还有,除非经过亲身体验,否则我们就不可以自以为无所不知。另外,科学方法的提炼,虽然来自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可相信单纯的经验,唯有多次重复实验而获得的经验,才是值得信任的知识。只有在相同情况下,其他人通过类似的经验,也能够得到一致的结论,才能证明经验可靠。
恩典与奇迹,这一章节作者的写作逻辑是非常强的。首先通过各种奇迹,包括健康的奇迹,潜意识的奇迹,好运的奇迹引出恩典的定义(这些奇迹现象背后是同一种力量的外在体现,这种力量发源于人类的意识之外,能够滋养人们的心灵,使之获得成长。),接着介绍伴随这人类进化奇迹的还有个人精神世界的进化--心灵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因为它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这里的自然法则是“熵”,能量会自然的从高处流向低处,从有序状态流向混乱状态,使熵不断增加,这种自然倾向可以称为熵的力量。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我们给它已经取了名字--爱。为了解释恩典与进化的奇迹,我们假设上帝不仅存在,而且是爱我们、愿意让我们成长的。那么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上帝想要我们成长,成长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上帝究竟想让我们怎么样?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我们认为上帝是充满爱的,那么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上帝想让我们成为他自己(她自己,它自己)。我们成长的方向变成了成为上帝,上帝不仅是推动进化的力量,而且是进化本身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与能力,追求无止境的自我完善和心智成熟,去肩负上帝的责任。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接纳恩典,意味着我们要抗拒惰性,挺身而出,成为力量的使者和爱的代理人。我们要代替上帝去行使职责,完成艰巨的任务。恩典的召唤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激励,因此不得不放弃幼稚,寻求成熟;不得不忍受痛苦,从童年的自我进入成年的自我;不得不摆脱孩子的身份,转而成为称职的父母。
心灵的力量本质是在意识基础上做出决定的力量,亦即意识的力量。
只有持续深入思考,才能继续前进,持续增进心灵的力量,最终摆脱抑郁,不再感到软弱和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