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致敬我们逝去的童年。
又是一年儿童节,稚子之心再次怒放在繁花似锦的六月里。“六一”是多么美好的童年回忆。
童年的我们,物质极度贫乏,但一年中有两个节日,我们是富有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毫无疑问,那便是“春节”和“儿童节”。即使是再穷的家庭,几乎都会在这两个节日,给孩子买新衣。所以,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儿童节”就是过年。

在我们家,儿童节这天,孩子都能够有新衣服穿,还有过节用的零花钱。这些优待,是平常日子里所没有的。新衣服早早的就买好,叠得平平整整的,躺在枕头边,静静地等待儿童节的到来。
这一天的过节费呢?一般是由爷爷给,对那时的我们来说,这会是一大笔钱,正如过新年时拿到的“压岁钱”一般,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且每次爷爷都会在儿童节的头一天,早早地把过节费塞进我们的荷包里,年年给,年年给。
爷爷似乎习惯成自然了。以至于我都上大学一年级了,老妈来学校看我,还特意给我二十元钱,说是爷爷特别交代给我的。我很疑惑啊?生活费给过我了,又不是我生日,怎会特意带二十元钱给我呢?“过几天是儿童节了,你爷爷说这是给你的过节费。”老妈这话可把我震惊了。震惊之后,我笑得满眼泪花。儿童节?天啦,我的爷爷,我都早已不是儿童好多年啦。这次的过节费,我拿在手里格外的沉甸甸。也许,在爷爷心里,我就永远是个孩子。

现在想来,这些过往,全是珍宝。
那时的儿童节,家是温馨的港湾,学校是欢乐的海洋。
儿童节的一整天,学校都安排有丰富的娱乐节目。一般都是上午文艺表演,下午是游园活动。每个节目都是老师们提前两个月就精心策划,反复排练。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我的老师编排的舞蹈《血染的风采》,把我装扮成男孩子上台表演军人的情景。
文艺表演时,舞台是临时用课桌搭成的,没有灯光,没有音响,道具简单,服装朴素,舞姿拙劣,演员几乎不化妆,几乎本色出演。但在台下坐着的全乡好几所小学的师生们心里,这一切简直太好看了,如雷鸣般的掌声也是发自内心的,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其实,对我来说,儿童节那天,最好玩的还不是上午的文艺表演,而是下午的游园活动。

下午的校园,是一片欢乐自由的海洋。每个孩子都是这片海洋中自由徜徉的鱼。游园活动的项目多多,人人都可以参加,只要在每个活动区域排好队的行。常见活动比如:摸鼻子(在墙上画个大大的鼻子,让参赛者蒙上眼睛,从三米之外的地方,走过去摸鼻子,摸到鼻子者,获得奖励。);夹玻璃珠(把许多玻璃珠放在一个盆子里,几个参赛者用筷子夹起玻璃珠,放到自己端的小盆,在一分钟之内,谁夹的玻璃珠最多,谁就获奖励。)还有钓鱼,吹蜡烛,滚铁环,吹气球,打乒乓等等,等等。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你可以在游园活动上大显身手,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奖品都只是橡皮擦,铅笔之类的小奖,可在那时,确实是我们的珍宝。每次游园活动结束后,我都觉得意犹未尽。

从1949年的第一个儿童节开始,漫长的七十多年过去了。放眼如今的儿童们,几乎月月穿新衣,天天有零花钱,时时像过节。儿童节对他们而言,无非就是可以不上学,可以不做作业而已。如果学校要文艺表演,他们又觉得学校舞台上的表演,和电视里的专业表演比起来,一个地上,一个天上,完全没有看头,太没意思。如果学校要搞游园活动,他们又会嫌弃奖品不够时尚,还不如没有。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他们对快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笑点也越来越高,给人以少年老成的感觉。

然而,国际儿童节设立的初衷,是关爱儿童,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可是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后,怎样才能让儿童发自内心的一笑?这是眼下我们都该深思的话题。同时,我也期盼:如今的你我都能常怀赤子之心,正如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的:“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对生命的热爱,估计只有常怀赤子之心才能够发现生活之美。

祝你儿童节快乐!一生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