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秋声

作者: 渁墨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00:38 被阅读0次
冷雨秋声

一直认为,只有昏黄灯光下的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夜,若再加上一点寂寥寒意,那夜的兴味便更加美妙。

近日转战洛阳,一直沉溺于做功课、逛古城和添置日用杂物,一个人的昏灯暗夜里,已许久不见那份寂寥宁静了。尽管生活忙碌充实,但有时也怀念清寒的夜,寂寥的美。想着,若能让自己停下来,漫无目的地去体味那些风雨自然,感受夜给予的心灵触碰,那该有多好。

今晚,正在为作业一筹莫展时,忽闻雷声阵阵,心中一阵惊喜。正好作业做得兴味索然,听到雷声,恨不能立刻抛下书本跑去窗前伫立。

早秋过半,校园里的梧桐早就染上了一层金黄。若是日间,有阳光洒落,疏漏的叶子仿佛一只只精灵,拿着小镜子,从天国照向人间。微风过处,叶子悉悉碎碎,自有一番热闹。阴天时,阳光被云层隐去,那些掉落的干枯黄叶会便会轻飘飘、轻飘飘地划过眼前,安静地落在树下或黄或青的路面上。

冷雨秋声

叶旋落的姿态是空灵的、唯美的,比起“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名言,我更喜欢日本人推崇的“物哀”之美,在“物哀”的美学理念里,坠落那一瞬的凄绝,是美之至上者。

关于梧桐,还是有一些故事的。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梧桐同生同长,永不分离,故梧桐也内含“两情缱绻,死生与共”之意。当年蒋介石为获美人芳心,在南京遍植梧桐,不知是否也是取梧桐此意,用来表白宋家三小姐,“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雷声后下起阵雨,冷雨更添秋意。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伴着阵雨而来的点点秋寒灌注进夜色里,想必在凄绝、“物哀”之上,要更添一层霜意了吧。

冷雨秋声

李清照有词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首《声声慢》自小便读,虽然是易安居士晚年的悲秋之作,但中国的文人骚客,在读诗之余,总不免拿着作者的私人八卦扯扯闲篇。李清照和赵明诚一对璧人,可叹的是爱情开头美好,结局潦倒,比起情事全无,在美好事物上泼上一盆冷水反而更教人唏嘘。

李商隐也有诗云:“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雨打碎了夜的宁静,小池添雨,增添的不是热闹,而是更深的寂寥。那夜雨秋寒的寂寞,也许只有诗人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吧!

北方雨水不多,阵雨很快便淅淅沥沥起来,不一会儿,便销声匿迹了。雨点兴味阑珊,秋夜却意味正浓。秋寒,夜雨寒,夜深人静处体味这点点寒意,于我而言,实在不失为一桩乐事。

相关文章

  • 冷雨秋声

    一直认为,只有昏黄灯光下的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夜,若再加上一点寂寥寒意,那夜的兴味便更加美妙。 近日转战洛阳,一直...

  • 岭南秋雨

    雨打芭蕉听秋声,飘落黄叶随秋风, 一叶一雨知秋冷,寒露将至暮秋穷。

  • 捣练子

    寒雨毕,冷蝉偷。 翻覆秋声往事犹。 水本无愁风起皱,山应不老雪白头。

  • 忆江南

    梧叶雨,乍凉释秋声。露冷菊香频入梦,寒塘鹤影渡西风,惊梦待天明。

  • 雨打秋声

    雨打秋声 马诚 很想在秋雨中相遇 被淋湿的心情 注目秋水涨池 载一叶扁舟 乘清风和畅 阅人间菊黄 登高秋兴忆重阳 ...

  • 《霜降》

    《霜降》 常乐人生 霜降冷雨淋湿楼, 路人夹衣紧衫袖。 秋声落尽寒风生, 黄叶深处残枝柳。 夜灯吟诗三秋梦, 窗外...

  • 【点绛唇】闻听窗外秋声雨

    点绛唇 闻听窗外秋声雨 文/冯素萍 淅淅沙沙,闻听窗外秋声雨。宵风缕缕。更送幽凉许。 不耐...

  • 五律~秋词(其三)

    冷雨秋声断,寒风晚景残。 竹篁幽梦乱,柳陌寂情堪。 草木凄凄玉,芳菲切切顔。 孤身临夜色,只影意阑珊。 注:新韵(...

  • 【雨霖铃】《秋声》

    【雨霖铃】《秋声》 出品/简垃圾 羁江南旅。 恐生遐寐, 秉烛无语。 雄鸡唤我庭舞, 弓尝尽灭, 何尝期许。 宿将...

  • 秋声带雨荷

    整理配文:小叶 摄影:雅趣大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冷雨秋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rx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