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8-07 文字杀伤力(上)

2018-08-07 文字杀伤力(上)

作者: 文案慧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6:33 被阅读0次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文章是用来抒情的,是用来歌颂的,是一种艺术品,所以夸人家文章写得好,一般都说:文采不错呀。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刘庶凝的散文《〈还乡录〉自序》,结尾处写道:

    总有一天,我不再做枝上夜莺的哀吟,像莎翁诗中的云雀,我会一翅冲天,为泱泱大国的中华唱出我赞美的诗章。

    初读时觉得这句子很美,但是从没分析过,现在来看,无论是夜莺的哀吟,还是赞美的诗章,大抵都逃不出抒情的窠臼,也还是人畜无害的风格。

    男孩子一般不喜欢忧郁的东西,或者感性的东西,觉得幼稚。

    的确,整天伤春悲秋的人,大抵是没什么出息的。

    所以,文字之美,就只剩下了“美”,而且阴柔至极,文人在很多眼里,大概都是文文弱弱的吧。高中时参加过一个文学社,每一届新成员里,80%是女生。

    大概只有女生喜欢文章,喜欢雕琢词句,去表达青春岁月里的那点小忧伤。

    但文字在我这里,从来不是自怨自艾,为赋新辞强说愁的东西。我也写过柔情绵绵的文字,但从比重上看,我写的文章多是有观点的。

    文字是有杀伤力的,这种杀伤力来得不是那么直接,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认知。

    我不愿讲类似于“千万别惹会写文章的人”这样的观点,那未免有点狐假虎威,暗指自己很了不起。我只是觉得,笔就是文人手里的刀剑,一个正直的文人不应是文文弱弱的,而是有性格有脾气的,底气就是文字的杀伤力。

    比较常用的是“春秋笔法”,就是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暗藏褒贬。从文字上找不出毛病来,但是你能感觉到作者是怎样的立场。

    之前读过一篇新闻调查类文章,有一笔看似不经意,却让我铭记至今。

    文章如实描述了一件事儿:一个农妇想修一所房子,镇上的官员不让,派人阻止。于是双方玩起了拉锯战,后来农妇费了很多心思,费尽所有积蓄,终于把房子偷偷建了起来。房子刚落成,就被执法的人发现了,当着她的面把房子推倒。她愤怒了,用刀子杀死了这个执法的人。

    以上引述,是一种客观的写法,如果是春秋笔法,就不会用“杀死”,而是用“击毙”或“手刃”了。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细节。

    那个可怜的农妇看到自己终归是失败了,一腔心血半辈子积蓄,就这么成了一堆废墟。文章写到一个细节:她手里拿着一个小包,拉链结合处已经磨损,坏掉。

    这个细节使我对她陡生怜悯。

    包包是磨损严重的,拉链也已经坏了,足见她确实是没什么钱,足见她生活过得清苦。

    清苦是为了有个房子,居有定所。

    清苦也值了。

    但所有的努力就这么一下子没了,原因是土地是耕地性质,而她没有自己的宅基地。

    我想起另外一个场景。十年前大概这个时候,我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来郑州住院。在医院里,她去就诊的时候,把一个小小的手包交给我,用手指了指,意思是,钱都在这里,你可经看好了。

    那个手包,就是拉链坏了。

    母亲在农村劳作大半生,在她的概念里,还能盛东西,就说明这包还能用,她甚至会请人把拉链修好,但是不会轻易更换。

    当我读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拉链坏掉的那个手包,一下子刺痛了我的心。

    这里不再谈类似于“你没穷过,所以……”、“有些人活着已经顷尽全力”、“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这样的句子,因为说教的东西总是难免鸡汤化。

    能感动我的不是鸡汤,而是某一个细节,就像这个手包一样,一下子打入我内心深处,永远无法忘记。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细节呢?

    答案就是,这就是春秋笔法,激起你对这个农妇的怜悯,同时也巧妙地表达出作者的立场,传递出一种浓郁的人文情怀。

    这一笔,至少在我这里,是成功了的。

    (待续)

    2018.08.0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8-07 文字杀伤力(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sx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