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八、立后与寻找重臣

十八、立后与寻找重臣

作者: 房东的_猫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19:20 被阅读0次

梁妠:(106年—150年4月6日),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人,梁商之女,汉顺帝的皇后。阳嘉元年(132年),被立为皇后。

韩婴: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

梁商:梁商(70年~141年9月22日),字伯夏,安定乌氏(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东汉外戚大臣,少府梁雍之子。

梁冀:梁冀(公元98-159年)字伯卓,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东汉时期外戚、奸臣,大将军梁商之子,顺烈皇后兄长。永和元年拜河南尹,残暴不仁、肆意妄为。永和六年,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汉顺帝死驾崩后,他于梁太后合谋,先后立冲、质、桓三帝,把持朝政二十年。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杀死梁冀,并将之灭族

胡广:(91年-172年4月17日),字伯始。南郡华容县(今湖北监利)人,东汉时期重臣、学者。历任尚书郎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徒太尉等职,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获封安乐乡侯。汉灵帝继位后,拜司徒、录尚书事。熹平元年(172年),胡广去世,年八十二,谥号“文恭”。其追赠及葬礼规格,为东汉中兴以来人臣之最。

胡广博学多闻,史称其“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制留下了宝贵资料。又在选举上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但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历事六朝,为官三十余年,史称“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京师为其作谚语道:“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郭虔:字君贤,冯翊池阳人,东汉顺帝时期官员,先后担任过光禄勋和司空。永和二年三月丁丑日,时任光禄勋的郭虔被任命为司空。


巨览:汉阳人。顺帝时大将军梁商辟为掾属,与李固、周举齐名,称良辅。

陈龟:字叔珍,东汉泫氏(今山西高平市)人。东汉大臣,著名边关将领。[1]

家世边将,便习弓马,颇有志气。汉顺帝永建年间举孝廉,迁五原郡太守。永和五年,拜使匈奴中郎将,超迁京兆尹,抑制豪强,郡内大悦。羌胡寇边,汉桓帝以为度辽将军,重足震栗,省息经用。延熹元年(158年),起为尚书,弹劾外戚梁冀不遂,绝食而死。

李固:(94年-147年),字子坚。汉中城固(今属陕西)人。东汉中期名臣,司徒李郃之子。年轻时便博览古今、学识渊博,屡次不受辟命。后被大将军梁冀任命为从事中郎,后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成功平息两地的叛乱,之后对朝廷屡有谏言。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顺帝驾崩后为梁皇后所倚重,但受到梁冀的忌恨。质帝驾崩后,与梁冀争辩,不肯立刘志(即汉桓帝)为帝,最后遭梁冀诬告杀害。

周举:(105~149),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字宣光。博学多闻,为儒者所宗,京师有“五经纵横周宣光”之誉。初辟司徒府,后为平丘令。顺帝时为并州刺史内百姓为祀介子推,每冬辄寒食一月,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乃下令革此陋俗,使民复还温食。转冀州刺史。阳嘉三年(134)征拜尚书。汉安元年(142)以侍中乔等七人俱为使者巡行州郡,劾奏贪官污吏,士人誉为“八俊”之一。后迁大鸿胪光禄勋

张逵:汉顺帝时期宦官,官至中常侍。曾经与蘧政以及内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冗从仆射杜永等人连谋,共同诬陷梁商及中常侍曹腾孟贲,说他们想要征集诸王子,图议废立。可是汉顺帝并没有听信他们的话,反而下诏将他们悉数诛杀。

蘧政:汉顺帝时期宦官,官至中常侍

曹腾:(100年—159年),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祖籍江苏沛县。《三国志》记载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宦官,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曹腾死后由养子曹嵩嗣为侯,曹操是曹嵩之子。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被追尊为高皇帝。

孟贲:出生于司隶河南尹雒阳(河南洛阳市东),宦官。顺帝时为中常侍,为顺帝所宠爱。永和年间,与曹腾一同遭张逵等人诬害,被缚问罪。帝诛逵等,释贲与腾。

李歙:字伯都,东汉汉阳人。建宁三年,自淹池迁武都太守。其政不肃而成,不严而治,屡治嘉瑞。四年,开天井道西峡石路。民为磨崖,刊颂于鱼窍峡。


贾建贾复曾孙。贾建继承即墨侯爵位。元初元年,尚和帝女临颍长公主。主兼食颍阴、许,合三县,数万户。时邓太后临朝,光宠最盛,以建为侍中,顺帝时为光禄勋。

宋娥:山阳人,汉顺帝乳母,拥立汉顺帝有功,被封为山阳君。

黄尚:字伯河,东汉南郡巳阝人(今湖北襄阳宜城),对农业造诣甚深,安帝朝任司农,领导生产有方,举国五谷丰登。顺帝阳嘉三年(公元134年)升任司徒,治国有方,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阳嘉七年,煌灾为害,顺帝归罪罢职。

黄琼:(86年—164年),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县)人。东汉时期名臣,尚书令黄香之子。黄琼早年因父荫获授太子舍人,五府又共同征辟,他都不应。永建年间,征拜为议郎,迁尚书仆射,进位尚书令,出任魏郡太守。建和初年,迁太常。历任司空、太仆、司徒、太尉等职,遍历三公,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罢免,复任大司农。梁冀被诛杀后,再次出任太尉,封邟乡侯,因灾异被免。

王龚:字伯宗。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中期名臣。出身豪族世家,最初被举孝廉,任青州刺史,因敢于弹劾贪赃的二千石官员,受汉安帝嘉奖,入朝任尚书。历任司隶校尉、汝南太守等职,他在汝南太守任上好才爱士,为政温和,颇受称赞。永建元年(126年),入朝任太仆,调任太常。后升任司空太尉,任职严肃谨慎,不是公事不与州郡官员通信来往。他痛恨宦官掌权,上疏极言其祸害,反被众宦官诬陷,经大将军梁商出面救护,才得以免于获罪。

尹就:汉安帝时,曾被任命为中郎将,率军前往平定入寇益州的先零羌酋豪零昌。后因平叛不力,被征召罢免,将他军队交给了益州刺史张乔

张乔:汉安帝元初年间,他曾任益州刺史,后中郎将尹就因平定羌乱不力被罢免,朝廷命张乔接收了他的军队。永和年间,朝廷又命他率领羽林军、西园五校精锐以及河内、南阳、汝南三郡屯兵共计一万五千人,屯兵三辅地区,以防叛乱的羌人东进。

祝良:字邵卿,临湘人,顺帝时(126年—144年)为洛阳令,令行禁止,盗贼敛迹,豪猾不敢为非。太尉庞参后妻虐杀前妻子投于井,他率吏卒直人太尉府,传讯庞后妻及侍婢,俱得其实,奏闻,庞被罢。他以未事先奏闻,凌辱宰相,坐系狱。吏民上书请赦或代罪者日千数,得免。后任并州刺史。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日南郡象林县少数民族领袖区怜等起兵反汉,围攻象林。交趾刺史樊演发兵救援,兵惮远投而哗变,与区怜合攻交趾。大将军从事中郎李固推荐祝良为九真太守前往平乱。他单骑至区怜军中,晓以祸福,数万人一时俱降,交趾遂平。

高赐:汉顺帝时期南阳太守,为官期间贪赃枉法,为害百姓。后来李固担任荆州刺史,上书参奏高赐等人的不法行为。高赐等人非常害怕,于是就以重金贿赂大将军梁冀为其求情。梁冀因为这件事情为他们千里移送檄文给李固,可是李固却抓得更紧。梁冀只好令调李固离开荆州去做太山太守。高赐等人才得以免遭处罚。

杜乔:(?—147年),字叔荣。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东汉时期名臣,与李固齐名。年轻时为诸生,受司徒杨震征辟。历任南郡太守、东海国相侍中等职,汉安元年(142年)以侍中职守光禄大夫,奉命与七使巡行天下,弹劾不法。回京后,杜乔接连担任太子太傅、大司农、光禄勋,对梁冀家族擅权不法的行为极为厌恶,多次上疏弹劾梁冀及其亲信,受到梁冀的忌恨。建和元年(147年),杜乔升任太尉,旋即受宦官及梁冀诬陷,下狱而死。

杨伦:字仲理,东汉陈留东昏(今东明县)人,知名经学家。少年时师从司徒丁鸿,习《古文尚书》,为郡之文学掾。寻去职,开门授徒,有弟子千余人。安帝元初年,郡守礼请,三府征召,皆不就,后为清河王傅。安帝崩逝,弃官奔丧,阎太后以擅离职守免官抵罪。顺帝即位,免刑拜侍中。阳嘉二年(134年)拜太中大夫,大将军梁冀以为长史。因谏诤不合,出为常山王傅,病不至官,闭门授徒,不问世事。公车征召,逃遁不赴,卒于家。

尹存:汉顺帝时人,被时任将作大匠的李固向汉顺帝推荐,是日下诏征用,得以出任官吏。

王恽:汉顺帝时期,兖州东平人。被将作大匠李固推荐给汉顺帝担任官吏。

何临:字子陵,陈郡阳夏人,是汉和帝时期大司农何熙的长子。汉顺帝时期,将作大匠李固向皇帝上书推荐何临为官,后来官至平原太守。

房植:字伯武,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县)人,遵守礼法,有名当朝,时人赞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历任朝右公、河南尹、少府,桓帝朝官至司空。

杨厚:(72年-153年),字仲桓,四川广汉新都人。少学父业,精图谶学。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汉顺帝遣使特征至长安,拜议郎。累官侍中。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之法。然时当阉宦专政,言不得信。梁冀为大将军,欲与相见,厚不答,因称疾求退。归,教授门徒,多至三千余人。卒,门人私谥曰文父。厚有文集二卷,(《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吴雄:字季高,河南原武人。



1立后

梁妠少年时善于做女工,喜好阅读史书,九岁时能背诵《论语》,研习韩婴所传《诗经》,书中的大义都能领略。经常以列女图放置于左右,自我监督和警戒。她的父亲梁商十分惊异,私下对他的弟弟们说:“我们的祖先成全赈济河西,存活的百姓数不胜数。虽当时皇上没有过问表彰,但积了阴德必然得到好的报应。假若吉庆恩惠子孙后代,或者会让这个孩子富贵吧!”

公元128年(东汉顺帝永建三年),梁妠与其姑妈梁氏同时选入宫中,不久封为贵人。

顺帝对她十分宠爱,几乎不再临幸其他嫔妃,而梁贵人劝顺帝:“后妃若似螽斯虫那样不妒忌,子孙众多,国之福也。若陛下平等对待众妃,妾也可免受诽谤。”“帝王要像温暖的阳光广泛地施舍才是德,后妃要像螽斯不妒忌不专宠独占才是义,子孙众多,蛰蛰然幸福就由此兴起。希望皇上把云雨之恩泽均匀地撒在所有后妃身上,使后妃像鱼一样按先后轮次以进,使得小妾我免遭诽谤之罪。”顺帝听后,对她愈加喜爱及欣赏。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百官上书请立皇后。

当时顺帝除宠爱梁贵人之外,还有三位贵人。四人中当立谁为后,他拿不定主意,于是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取舍。

众大臣见状哭笑不得,册立皇后是国家大事,怎么能这样决定呢?尚书郎胡广实在看不下去,联合另两位尚书郭虔、史敞组成“三人帮”,极力阻止顺帝的荒唐之举,并给汉顺帝提了选立皇后的三大标准:一是要出身好,属于有名有望的良家女;二是德行要好,这样才能母仪天下;三是长相要好,相貌出众者才是国母之相。

汉顺帝遵照这三点,比较来比较去,最后贵人梁妠成功胜出,梁妠是贵族出身,祖父是汉和帝的生母梁皇后的弟弟,父亲梁商为步兵校尉。梁妠知书达礼,为人谦逊,为人低调。别外,她的长相没话说,可以用羞花闭月来形容。

就这样梁贵人被册立为皇后,入住长秋宫。当了皇后的她特别注意鉴戒前世得失,不敢有骄专之心,每当出现日食、月食(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时,她总是换穿素服,检讨自己的过失。

梁妠成皇后,汉顺帝晋升她的父亲梁商为执金吾,赐给岳父"安车四马"乘坐,以示厚待。在梁妠的“指导”下,梁商很低调,显得老实本份。同时,梁妠对族人管理也很严格,以至于世人对梁家的赞誉不少。

2梁商

梁商,字伯夏,梁统曾孙,父梁雍。

少以外戚拜郎中,迁黄门侍郎。

永建元年,袭父封乘氏侯。

三年,顺帝选商女及妹入掖庭,迁侍中、屯骑校尉。

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加商位特进,更增国土,赐安车驷马,其岁拜执金吾。

二年,封子冀为襄邑侯,商让不受。

三年,以商为大将军,固称疾不起。

四年,使太常桓焉奉策就第即拜,商乃诣阙受命。

明年,夫人阴氏薨,追号开封君,赠印绶。

年轻时凭借外戚的身份拜为郎中,后又升为黄门侍郎。

顺帝永建元年,承继父亲的封爵被封为乘氏侯。

永建三年,顺帝选取梁商的女儿和妹妹进入皇宫做嫔妃,于是又升梁商为侍中、屯骑校尉。

顺帝阳嘉元年,梁商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妹妹被立为贵人,因此,又加梁商“特进”的官职(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得自辟僚属),赏赐安车驷马,那一年,又拜梁商为执金吾(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

阳嘉二年,封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谦让不接受。

阳嘉三年,顺帝想让梁商当大将军,梁商坚持说自己有病不上朝。

阳嘉四年,顺帝派太常桓焉捧着策书到梁商的家里来授官。梁商才来蓟皇宫叩谢接受任命(做了大将军)。

梁商认为因为自己是皇上的亲属才当上了大将军的官职,所以常常谦恭温和,不把自己看得有什么了不得,而竭力把贤能的人才进用给皇上。梁商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于是京城内都齐声叫好,称梁商为好官,顺帝更把国家的重要大事都交给他处理。遇到灾荒年成,梁商就把自己田租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没有粮食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他还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不允许凭借权势去做干犯法律的事情。

然而宦官们嫉恨梁商得到皇上的宠幸,反而想要陷害梁商。

顺帝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等人一起合谋,诬陷梁商和另外的两个中常侍曹腾、孟贲,说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征求意见。打算商议废掉顺帝另立新的皇帝,请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们的罪。顺帝说:“大将军父子一家都是我的亲人,曹腾、孟贲都是我喜爱的人,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只是你们都嫉妒他们罢了。”张遗等人知道自己编的谎话顺帝不信,他们害怕了,于是做了一篇假诏书去把曹腾、孟贲逮捕起来关在皇宫中。顺帝听说后大怒。命令宦官李歙赶紧去把曹腾、孟贲放了,并且把张逵等人逮捕起来。他们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供词牵连到一些在位大臣,梁商担心有人冤枉受牵连,就上疏说:“《春秋》一书主张,立了大功,只奖励主帅;犯了大罪,只惩罚主犯。所以赏赐不因超越本分而发得很多,施刑也不因为过分而用得很宽。这就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都能安康太平的缘故。我听说审查中常侍张逵等人时,他们的供词牵连到很多人。大案兴起,必然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该判死刑的罪犯长期关押,一些小的问题最后都要变成大的案件,这不是用来顺应天地间的和畅之气、安定国家局面、教化百姓的办法。应该早一点把这件事情了结,停止那纷繁的逮捕。”顺帝于是采纳了梁商的意见。只是把那些确实有罪的人判了刑。

永和六年秋天,梁商病重,告诫他的儿子粱冀等说:“我没有大的功德,却享受了许多福分。在生没有更多地辅佐好朝廷,死了还定会耗费国家的钱财。穿上好的衣服,口里含着珠宝之类的东西,这对朽骨又有什么好处呢?百官劳顿,拥挤在道路上,只是增加了路上的尘土,虽然说是按照礼节该如此办,但礼节也还有灵活处理的时候。现在边境上在打仗,国内四处都有盗贼出现,哪里还能为了我的丧事而破费国家更多的财物呢?我死之后,把我运到坟墓前,马上就装殓入棺。就穿平时穿的衣服,都用我穿过的衣服,别另外裁制新衣。穿戴好后就把坟墓打开,坟墓打开后马上就下葬。祭祀时用的食物就像我在生时吃的一样,不要用猪牛羊这三牲的大祭礼。人们说,是孝顺的儿子就应该按照父亲的意愿办,你们不要违背我的话啊。”

等到死的时候,顺帝亲自到他的遗体前来致哀。用朝廷的名义赏赐了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等一共二十八件,钱二百万,布二千匹。皇后(因为是梁商的女儿)用自己的钱物送了钱五百万,布一万匹。等到下葬的时候,皇后亲自送丧,顺帝也送丧,但只送到宣阳亭,然后伫立瞻望(目送)送丧的车马远去。梁商死后,朝廷赐予他谥号“忠侯”。

3李固

李固是司徒李郃的儿子,他的相貌奇特,头骨突出像鼎足,向上入发际隐起,脚板上有龟文。

李固年少时好学,常改变姓名,不远千里步行寻师。他学《五经》共十多年。博览古今书籍,通晓于风角、星算、《河图》、谶纬之术。

每次到太学,偷偷到公府看望父母,不想让一同学习的诸生知道自己是李郃的儿子。四方有志之士大多都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京师人都赞叹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

司隶校尉、益州刺史都命令汉中太守推举李固为孝廉,司空也征辟他为掾属,都不去就职。

阳嘉二年(133年)六月初八,京师雒阳宣德亭发生地裂,长八十五丈。顺帝于是召集三公九卿荐举的淳真朴实之士(李固受卫尉贾建举荐),让他们对策,并特别向他们询问当代的弊病和应该如何为政。

李固在对答中弹劾受宠的乳母以及宦官,顺帝看了众人的对策,以李固为第一名,并立即命乳母宋娥搬出皇宫,回到她自己的私舍。各位中常侍都向皇帝叩头,请求恕罪,朝廷一片肃然,于是任命李固为议郎。

然而,乳母宋娥和宦官都非常痛恨李固,于是伪造匿名黑信,罗织罪状诬谄李固。顺帝下令查办李固,诏书没有经过尚书台而直接下达。大司农黄尚等请求执金吾梁商营救,尚书仆射黄琼也进行挽救,重新辩明事实真相。过了很久,李固才被释放,调离朝廷担任广汉郡雒县令。李固到了白水关,解下印绶,回到家乡汉中,关起门来不与人交往。

在家里蹲的李固还给大将军梁商写信,希望朝廷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杜绝奢侈浪费,避免百姓怨声载道。

大将军梁商知道李固的为人,上书为李固辩冤,后来,李固出任荆州刺史、泰山太守,每到一地,莫不造福一方百姓,时人称其为政天下第一。

阳嘉四年(135年)四月十九日,梁商被任命为大将军。梁商就任后,便聘李固为自己的从事中郎。

梁商以皇后父亲的身份辅政,但为人柔弱温和,仅能自守,但不能整饬法纪。李固想让他先整治风化,退辞高满之位,于是向梁商上书说:“数年以来,灾变怪异不断出现。孔子说:‘聪明的人见到灾变,考虑它形成的原因;愚蠢的人见到怪异,却假装没有看见。’天道不论亲疏,所以可敬可畏。如果能够整顿朝廷纲纪,推行正道,选立忠良,则您就能继伯成之后,建立崇高的功业,成全不朽的荣誉,那些沉湎于荣华富贵,追求高位的一般外戚,怎能与你同日而语?”梁商没有听从。

永和元年(136年),太尉王龚痛恨宦官专权,上书极力陈述他们的罪状。黄门常侍们指使门客,向朝廷诬告王龚有罪,顺帝命王龚及早亲自讲明真实情况。李固向梁商上书请求他出面营救,梁商便立即向顺帝进言,事情才告平息。

永和三年(138年),侍御史贾昌和州郡官府合力讨伐叛乱的象林郡蛮族首领区怜,但没有取胜,反而受到区怜的围攻,过了一年多,援兵和粮草都无法接济。顺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四府(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的掾属询问对策。众人都主张派遣大将,征发荆、扬、兖、豫等四州的四万军队前往交趾增援。

李固先举七点理由反驳:

如果荆州和扬州太平无事,便可以征发二州的士兵。而今,二州的盗贼,犹如磐石一样结合在一起,不肯离散;武陵郡和南郡的蛮族反叛,还没有安定。而长沙郡和桂阳郡的士兵,已被征发多次,如果再次征发,骚扰百姓,必然发生新的变乱。

再者,兖州和豫州的人民,突然被征入伍,远征万里之外,没有归期,而诏书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必然导致叛乱和逃亡。

南方州郡,水土潮湿,气候炎热,再加上瘴气,以致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

长途跋涉,行军万里,士卒疲劳不堪,等军队到达岭南,士卒已经没有战斗能力。

按照规定的正常速度,每天行军三十里,而离日南郡有九千余里,需要行军三百天才可到达,按每人每天口粮五升计算,需要用米六十万斛,还不包括将领、军吏的口粮和驴、马的饲料,仅士兵自己携带,费用就如此巨大。

军队战斗的地方,死亡的人一定很多,即然抵御不了敌人的进攻,就将再次征调援兵,这就犹如挖割心腹去补四肢。

九真和日南,两郡相隔仅一千里,征发当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更何况征发四州的士兵,让他们忍受万里远征的痛苦?

之后李固又以从前讨伐益州叛羌的中郎将尹就和益州刺史张乔(一个失败被召还,一个一月之内就平息叛乱)对比,认为由朝廷派遣大将没有益处,州郡地方官吏足以胜任。他建议应重新选派即勇而有谋、仁惠之余又胜任将帅的人任州刺史和郡太守,驻守在交趾郡。并暂时放弃难守的日南郡,把官民迁徙到交趾郡,等平乱之后,再命返回。同时可以招募和收买蛮夷,让他们互相攻杀,如果有能够离间敌人内部、斩杀蛮夷首领的,朝廷许以封侯,赐以食邑。最后推荐祝良和张乔前往平乱。四府完全同意李固的意见,顺帝就地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二人果然平定了平乱,五岭以外地区恢复和平。

永和(136年-141年)年间,荆州盗贼兴起,长年不得平定,朝廷便于永和六年(141年)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到职后,派官吏慰劳访问境内,赦免寇盗以前的罪恶,与他们从头开始。收编了叛贼头目夏密的党徒六百多人,让他们回去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年时间,所有盗贼全部投降,州内从此太平无事。

李固又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的秽行。高赐等怕受处分,于是共同用重金贿赂当时的大将军梁冀,梁冀替他们千里移送檄文,可是李固抓得更紧。梁冀便令调李固任太山太守,这时太山盗贼屯聚多年,郡兵常有千人,追讨不能制伏。李固到职后,全部将郡兵罢遣回去种田,只挑选留任有战斗力的一百多人,用恩信招诱盗贼投降。不到一年,贼人都逃散了。杜乔等八使案察天下,杜乔到兖州后,表奏李固政绩为天下第一,李固得以升任将作大匠,先上疏推荐黄琼、周举等人,又推荐臣留人杨伦、河南人尹存、东平人王恽、陈国人何临、清河人房植等。顺帝下诏召用杨伦、杨厚等,又调升黄琼、周举,任命李固为大司农。

之前,周举等八使案察天下,劾奏许多不法官吏,其中多半是宦官宾客亲属,宦官常替他们求情,朝廷便叫他们不必追究。而旧时三府选令史,光禄署试尚书郎,到这时都靠关系特派,不再选试。李固便与廷尉吴雄上疏,认为八使所检举的人,应该赶快诛罚,选举署置,可以让有关部门去办。顺帝被他们的话感动,于是罢免八使所检举的刺史、二千石,又从此减少特派,并责成三公、明加考察,朝廷都大加称赞。李固又与光禄勋刘宣上言道:“近来选举牧守,多数不称职,甚至横行无道,侵害百姓的权益。而陛下应该停止享乐游玩,专心庶政。”顺帝采纳他们的意见,于是下诏各州劾奏太守、县令以下的官吏,为政有乖错不正、对百姓无益的,都免去官职;那些有奸秽重罪的人,一律收付诏狱。

相关文章

  • 十八、立后与寻找重臣

    梁妠:(106年—150年4月6日),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人,梁商之女,汉顺帝的皇后。阳嘉元年(132年),...

  • 十八得志【随笔】.

    岁不淹兮,十七又一。成于十八者,才为人。始于十八者,寄于怀。立与十八者,方得志。 吉大之旅于十八,以梦为马...

  • 葬送南宋抗金的最后希望:韩侂胄之死

    韩侂胄,生于1152年,南宋重臣。 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联手,迫使宋光宗内禅,扶立嘉王...

  • 《贵臣与重臣》

    在韩非的书里,他专门论述了“贵臣”与“重臣”的区别。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是法家在此问题上的看法。 具体...

  • 通鉴笔记304,重臣开始寻找退路

    太仆少卿何泽看到明宗卧病,秦王李从荣权势正在发展,他希望自己能重新得到起用,便上表请求立李从荣为太子。 明宗看到表...

  • 高三考场作文|常威:融方正与圆融,塑就高洁之身

    郑常威 晚清重臣曾国藩言:“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所谓“立者”,方也,熔铸个体专攻...

  • 年少气盛——唐高宗废立皇后之谜

    高宗永徽六年,李治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不久,朝廷的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诸遂良等,均因为反对废后遭...

  • 在权力面前,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不反目成仇?

    高平陵之变后,曾为曹魏帝国屡立战功的重臣司马懿,化身为权臣,取得了曹魏的执政权。司马懿执掌曹魏三年之后去世,时年7...

  • 为何李世民即位后没有杀重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萤火学社。正文部分640字,图片1张,阅读时间3~5分钟。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较为容易,我们...

  • 寻找十八梯

    国庆的最后一天,想着游客少了,便出门寻找十八梯。之前看完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时》时,我就特别想到十八梯看看老重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八、立后与寻找重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sy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