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人生就像一个爬山的过程,那你爬过山吗?你知道神农山有多高吗?我知道呀,1028米,不是百度搜的,是我们步行到山顶,自己看到的。那是一次深刻的旅行,我讲给大家听。
说到要步行到山顶,你听到什么感觉?当孩子提议这样做的时候,我脱口而出:我不行,我根本上不去......接着腿和脚就开始发麻,但看她那么坚决,我也不好太扫兴,心想:试试吧,真走不动就停下,孔子说:中道而废,至少我有行动,只是能力有限,半道停止而已。
后又听她说周五在学校跑步,现在腿都是困的,我就更高兴了:这样她肯定到半山就走不动要下来,我也就不用拼命了......
爬山的过程中每到一个站口,我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还故意和别人聊天,主要讲登山好难,其实是讲给她听,想让她放弃,我们就正好回去,每次聊完天还试探性问她要不要回去,结果人家总是一个字:上!
现在我想起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在整个上山过程,人家就是君子行为,坦坦荡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上山,我呢,小人行为更多一些,想法又多,还搞了好多小动作,比如故意走得很慢,拖她后腿,或者直接和她商量回去......总想着逃避和放弃。
到山顶的时候,她特别兴奋,说我终于体会到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太开阔,太舒畅了。在家她还在苦恼朋友们不理解她,她站在崖边,立了很久,突然回头说:我现在明白了,朋友们不理解我又如何,山还是山,我还是我......她释然了!
我呢,感受到的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连崖边都不敢靠近,我是有一些恐高的,非常害怕!
现在想起孔子的那句话:“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老想着站在高位,如果你自己能力不行,即使偶尔幸运地站到高台,也不能充分享受它的美好,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恐慌和危险,
所以我们还是要低下头好好训练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做到真正德配位,这样才能站的好,站得稳。
下山我们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我的心情畅快极了,我感受到的是大山被我踩在脚下,我的脚步越来越轻,我离家越来越近,我好开心呀,而她觉得下山整个人是被越缩越紧,非常不舒服,就像微信上曾经流传的一句话:站在高处看到的全是风景,站在地面看到的全是垃圾!她的感觉不太好!
樊登老师说学过《论语》以后遇到事情,总是会想:假如是孔子,他会怎么做?大家猜,假如是孔子,他会怎么样?
我猜孔子一定会一路都非常开心!因为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孔子最大的快乐是不找,他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觉得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不是因为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而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觉得即使外部环境再恶劣,依然改不了他快乐的本心。
所以如果孔子去神农山,假如他腿脚不方便,只能在山下玩,他会看到神农雕像那么高大,他觉得非常好,他看到广场石雕上有那么多历史名人,他会觉得非常受益,他看到地下雕刻有56个民族的名称和图腾,他觉得非常有趣,他看到神农周围的四个神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他会非常欣喜......
如果他能走到半山腰,他会看到很多猴子在广场玩,他会仔细观察猴子的活动,和猴子互动,还能和那个饭店的老板,也是山里的养猴人讲讲猴群的故事,了解杀鸡儆猴的真正含义......
如果他能走到山顶,他会欣赏神农山独有的白皮松的美,会感叹植物在悬崖峭壁中生长的坚强,会赞叹蜿蜒起伏的龙脊的浑然天成,会体会当年神农祭天的神圣......
孔子无论在哪里,他都是心安的,他的内心是平和的,幸福的,他是真正活在当下,关注当下,幸福当下的人!
孔子是真正的圣人,高人,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习的典范!
最后用一首歌来结束今天的分享:《步步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