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巢青年?大多是指背井离乡,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年轻人。”
“他们没有背景,没有根基,能够立足已经不易,还想有更好的生活实在太难,可放弃又不甘心,于是在拼搏和苟且中盼着诗与远方。”
关于“大城市的空巢青年”的思考
以前看这类文章,觉得心痛、悲哀,从而引发许多感性感慨。但今天看这类文章时,却觉得内心是淡定的,甚至有点儿愠怒。背景,根基?这是人人都有的吗?不,很多人都没有,在成功人士没成功之前,谁都没有看到他,他们成功了,自然有了一切。这几天看到有句相类似的名人的话,记不住了,找了没找到,大意是:在你有所成就之前,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人们只关注能被关注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根本就是在以一种悲观的立场在叙说。这种叙说方式从开始就为受众奠定了一种悲伤缓和的基调,自然而然引发大家的关注之类。(不是在批判作者,而且在说人的思想,当然也涉及传播与大众心理的关系)再者,我不了解,作者也没有,谁都不可能全面详细的描写那些群体中每个人或大部分的生活状态与细节。只不过是抓住了一个维度去侧重描述。
“能够立足已经不易,还想有更好的生活实在太难。”什么意思?一个没有什么背景,根基的人,来到大城市,受不了昂贵的物价,买不起房,所赚的工资勉强度日,但我要说的是,在当今社会,个体的命运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被个体所把握;在大城市,个体至少不需要什么人际关系太多,不像在小城市那么依赖于此。所以人们即使抱怨些,也在享受着默默的好处。只不过抱怨作为一种共鸣的情绪被渲染出来。
“还想有更好的生活实在太难。”为什么难?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生活的全貌的问题。他们够努力吗?他们真的付出了全部?他们想要坚持下去吗?他们相信自己吗?他们如果不去做,是因为相信别人的天赋,别人的背景,还是为人性的懒惰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都不知道,他们自己或许也不知道。
“可放弃又不甘心。”人和人都是不同的。人和人又是相同的。大家都想要追求美好的东西,都认为付出了很多舍不得沉没成本,这就是相同的人性。可由于背景、机遇等外部因素,和情商、努力程度的内部因素的不同,其实人就是不同的。你是谁决定了你在哪。如果都对自己认知不清,那么当然“放弃了又不甘心”了。或许有的人就是适合小城市安逸的生活。小城市和大城市其实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是看哪里更适合你,看你想要什么。在大城市,想要的多,要做的自然也多。有的时候,其实就是公平的。消极情绪的来源大多因为心态和视野。
“于是在拼搏与苟且中盼着诗与远方。”又是怎样的拼搏与怎样的苟且呢?拼搏真的拼尽全力了吗?真的认清自我了吗?拼搏的方向真的对吗?苟且?为什么要苟且?或者说,年轻难道不就是用来“苟且”的吗?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不论横向个体,还是纵向时间。
再有一点,谈谈孤独。何为孤独?又为什么要孤独。人是群体性动物不假。可以一个人的出生和死亡来看,大家都是一个人。小时候有父母、有同学、有朋友。工作之后开始孤独,父母不能说太多,同学朋友也很忙,同事又不敢交心。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一座偌大的城市中,孤独很正常,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是理由,更不是示弱的资本。那什么样的才叫作不孤独?有一个人和你说话,与你分享,永远热爱,保持热泪盈眶?还是得到了很多金钱与名望让你一直保持满足?为什么要把心灵的寄托放在别处?当所认为的答案其实并不是真的的话,我们有必要站在最初的起点思考些什么。
文章只是我自己的思考,由于本人阅历尚浅,所以或许会存在问题。但真的不吐不快,也就思索之用。
在本子上写完再打字到手机上,突然感觉写的很不好,或许是明白了什么或许是完成了小思索。但在本子上写的时候,真的可谓酣畅淋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