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工作久了,或者刚刚进入新工作时,都会出现几种状态:“目前的工作状态不是我想要的”、“目前的工作发展太平淡了,没什么提升空间,想跳槽”、“这份工作,可能我不能够胜任”等等,出现一些抱怨之类的话。这么状况,要么就是我们当前的状态,要么就是在大脑中出现过的想法。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喜欢又有前途,可是现实就是,每个人正在做的这份工作,其实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而是生活压力下选择的。也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有所期待,但当下的工作可能无法承载这样的期待,所以就会感觉到“迷茫”和“不喜欢”。
但是出现了迷茫和不喜欢,只是情绪的一种表象而已。其实出现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所期待又合适的工作又在哪里?首先我们来利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更好的帮助你做职业选择和定位。一个冰山模型:帮你找到真正热爱的工作。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也就是说,根据模型来分析,你跟一个职业是否匹配、匹配程度怎么样、市场薪资值多少?
层面划分:
第一层:知识技能
知识,指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认知与实战经验。比如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文学知识等等,包括你正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冰山模型,也是属于知识。这些知识关系到在学校的专业、从书中吸取、工作中学会,还有业余爱好中有关系。它是在我们脑海中占据一大部分的资源,没有了知识,人就难以成长了。
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具备的能力。比如熟练office办公软件,维修电脑、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等都是技能的范畴中。它在工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应聘工作时,面试官一般都会问你,具备哪些技能。
知识与技能都是可以后天学习得来的,也是非常显性,容易看得出来。这也是冰山模型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
那么知识技能跟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我们工作中有时会感到慌乱和焦虑,由于工作中接触很多陌生的内容,以及每天处理信息量很大等。其实原因就是个人的知识技能跟工作不匹配所导致的,比如你是做人事管理的,工作中需要用到Excel处理一些文档,但你又不太熟练,最后导致工作效率减低,影响工作进度。
但是出现这些情况,问题都不是很大。前面也所说了,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后天学习的。可以多参加培训、看看书、请教老员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够提升了。
第二层:能力
能力,也叫通用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等,相对于知识技能来说,能力不能从表面可以看出来的。能力它是可以迁移的,比如你原来做销售产品的,拥有沟通能力, 后来转行到公关了,之前拥有的沟通能力也能用得上。
那么能力与工作又有什么关系?
如果能力不匹配,导致工作效率减低、沟通低效,面对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缺乏成就感,力不从心。能力的培养周期比较长,不是和知识技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习得的,它需要经过大量的知识铺垫,以及实战经验的结果得来。
比如培养沟通能力,如果你的工作每天都是只跟同事之间交流,而没有进一步的与陌生人或者客户交流,从而很难提升的。如果你工作是每天与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你会发现刚开始沟通不舒畅,到最后能用一两句话说明白事情。
第三层: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事物判断的标准。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陷入矛盾和纠结,对所做的事情很难发自内心地认同,很可能就是价值观上不匹配。比如,你做自媒体,公司为了赚钱让你发一些低俗的东西,但你觉得对用户没有价值。
性格特质,是个人行为偏好。如果你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好像工作量没有很大,但却觉得心累,很有可能是性格不匹配。比如你是内向性格的人,但每天都需要跟不同的陌生人接触交流,虽然工作量不多,但你每天下班到家总是倒头就睡。
动机,指在一个人内在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驱动、引导和决定个人行动。
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做事提不起劲来,那很可能就是现在的工作跟你的动机不匹配。比如你是成就感动机,喜欢挑战,但你每天工作都是重复性。
以上就是冰山模型的三个层次,你跟一份工作的匹配要素,其实就是模型当中的要素。我们感觉一份工作不喜欢,迷茫,都是冰山模型某个层次所表现的。根据自己目前的状况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属于某一项要素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