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日学习(32)—秦朝之成语典故

今日学习(32)—秦朝之成语典故

作者: 木者周 | 来源:发表于2022-10-02 18:02 被阅读0次

⼀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亭长刘邦押送⼀批⽼百姓到骊⼭做苦⼯;不料⾛到半路上,接⼆连三地逃⾛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就⼀定会逃光,⾃⼰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和⼀些不想⾛的⼈躲在芒、阳⼆县交界的⼭泽中。

  秦⼆世元年,陈涉在⼤泽乡起兵反秦,⾃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那就好办了。”沛县令⽴即叫樊(fán)哙(kuài)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恐他不服从⾃⼰的指挥,⼜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封信,绑在箭上射给城⾥的⽗⽼,叫沛县⽗⽼们齐⼼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家。⽗⽼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他做县令。刘邦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选安排不当,就会‘⼀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选别⼈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败涂地”本来是⼀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则⼀直借⽤它说明之后,⽽⾄不可收拾的情势。

指⿅为马

  赵⾼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只⿅给秦⼆世,并说这是马。秦⼆世不信,赵⾼便借故问各位⼤⾂。不敢逆赵⾼意的⼤⾂都说是马,⽽敢于反对赵⾼的⼈则说是⿅。后来说是⿅的⼤⾂都被赵⾼⽤各种⼿段害死了。

  ⼋⽉⼰亥,赵⾼欲为乱,恐群⾂不听,乃先设验,持⿅献於⼆世,⽈:“马也。”⼆世笑⽈:“丞相误邪?谓⿅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马以阿顺赵⾼。或⾔⿅,⾼因阴中诸⾔⿅者以法。后群⾂皆畏⾼。《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为马的故事流传⾄今,⼈们便⽤指⿅为马形容⼀个⼈是⾮不分,颠倒⿊⽩。

揭竿⽽起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不过⼆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了⼆三百万⼈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财⼒。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活得很苦很惨。

  公元前⼆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到⼤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路被淹没,⽆法通⾏。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天天过去了。

  民⼯中有⼀个叫陈涉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偷偷商量:“这⾥离渔阳有⼏千⾥远,怎么⾛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去送死吗?”吴⼴说:“咱们逃跑吧。”陈涉说:“不⾏,逃⾛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世是⼩⼉⼦,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去打⼆世,楚国的⼈⼀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涉把⼤家召集起来说:“男⼦汉不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家赞成,⼀致推选陈涉、吴⼴为⾸领,九百⼈⼀下⼦把⼤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棒做⼑枪,削了⽵⼦做旗竿,队伍很快壮⼤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起”。

  这⽀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涉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孤⽴⽆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就失败了,陈涉也被叛徒杀害了。但是由他们点起的反秦烈⽕到处燃烧起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东⼭再起

谢安,东晋时著名的⽂学家、政治家.年轻时就很有名⽓.曾当过著作郎,不久辞官归去.辞官后,许多⼈多次请他去作官,都被他谢绝.为了表⽰他⽆⼼政治,他⼲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后来在征西⼤将军桓温的要求下,谢安作了他的司马.桓温死后,谢安⼜升为尚书仆射.在前秦进攻东晋时,谢安被任命为征讨⼤都督,与弟谢⽯、侄谢⽞与前秦军决战于淝⽔,⼤破秦军,从此声望更是⼤震.因为谢安曾经隐居东⼭,⽽后⼜被起⽤,所以后世⽤“东⼭再起”⽐喻再度任职或失败后重新恢复⼒量。

(来源:百度文库)

相关文章

  • 日记:秦朝成语典故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成语典故,尤其是秦末乱世之时,英雄辈...

  • 由“窃符救赵”想到的

    我生长在成语典故之乡,这里诞生的成语典故之多之广泛举世无双,城市中不经意间就可见各种形式的成语,今天遇到的是“窃符...

  • 15个形容勤学苦读的成语典故,让孩子们学习起来吧

    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典故,今天我们推荐15个与勤奋学习相关的成语典故,快让孩子们学习起来吧。以后在写与学习相关的作...

  • 【成语典故之五】

    《庖丁解牛》 有个名叫丁的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都哗哗...

  • 【成语典故之六】

    【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现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

  • 【成语典故之四】

    《纵虎归山》 曹操亲率大军战胜吕布后,刘备跟随曹操到都城许昌。曹操表面...

  • 【成语典故之八】

    【成语典故之: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

  • 鹤立鸡群

    我们今天用的成语很多都和典故有关,了解这些典故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成语,还能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有趣味,在亲身感...

  • 成语典故 •望梅止渴

    成语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至深道理。成语故事是中华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阅读成语...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学习(32)—秦朝之成语典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ye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