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梦的地方

做梦的地方

作者: 关尔东 | 来源:发表于2016-11-29 16:20 被阅读0次
    做梦的地方

    七月份火辣辣的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学院楼领学位证和毕业证,直到两个厚重的大本安稳的摸在手里了,我才轻松下来。照片里人模人样的我,居然毕业了。

    现在是毕业后的第一个冬天。

    工作在北方的同学早就在朋友圈中抱怨刺骨的寒冷,每每看到我就会心生窃喜,然后默默点一个赞。谁让广州在冬天自带暖气呢。幸灾乐祸的下场是我感冒了,因为这两天的突然降温。才发现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正如四年大学,几乎每个学期都觉得学习生活单调乏味,遥遥无期,连起床吃早饭都是个漫长而无比痛苦过程,甚至一度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会是个大学生。可时候到了,就要强行从一个身份过渡到下一个身份。

    我在公众号看到了第一封写给甄雯的信,用到的标题是“追梦的地方”。我受到启发,想到“做梦的地方”。追梦的前提是先有梦。可对于大批刚从高考独木桥以及考研教室厮杀过的同学,你问他“你有什么梦想”,他只会佷懵,然后带着一脸的倦容和无奈盯着你,诚恳的说,“我不知道”。

    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地把人生规划成一个非常可控的时间表呢?高考过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空暇时间考一些给自己增加光环的技能证,去知名企业实习,得到去待遇优厚的企业工作的机会,三年之内怎么样,五年之后怎么样。且不说事情的发展常和预期的设想差别极大,就算真的实现了所有的目标,当你五十岁了,你拥有三套房,五部车,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你的资产过亿,你有一个善于操持家务的妻子,以及陪你喝茶的女秘书。可这样还有什么激情呢,如果你二十岁就知道了五十岁的结局,这不等于被剧透吗,还有快感可言?

    我知道一些极其痛苦的人,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去学绘画,按照父母设计的美好蓝图长大,今后似乎注定要吃艺术饭。可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三十多岁一蹶不振,进退维谷,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等画到70岁的时候,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处女作——《老骥伏枥》。单论作品看还是二流。恰逢地方电视台在搞《艺术之路》专题系列片,他被邀请到节目里讲述自己毕生的绘画历程,说到最后,主持人被感动的哭了,观众哭了,他也哭了。第二天,报纸登出“XXX同志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绘画事业。他是一位淡泊名利、严格要求自己的艺术工作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XXX这样的老人......”电视台领导听说这个70岁老人的事迹后大喜,亲自给他送了一块刻着“老艺术家”的匾,还给他送了3000块的红包。老人感恩戴德,以为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感慨的流了一把清泪。可谁知道他擅长的其实是做菜呢,一盘土豆丝他能炒出一百多种花样,每到过年,他就要给儿孙秀一手。如果当年去蓝翔学厨艺,而不是学画画......

    最近常有老一辈的毕业生成群结队的出现在中山像前拍照,他们有的头发白了,带着花边帽子和墨镜,一副青春和志气皆尚存的姿态。中山先生依旧精神矍铄地顶着广州的大太阳,对着空中遥远的一角沉思。

    我不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是大楼吗?数的过来。大师吗?可能都退休了。

    剩下的可能都是些琐碎的一起做梦的日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梦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za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