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密集读了几本西方作者写的畅销书,例如《刻意练习》,《输赢心理学》,《内向者沟通圣经》……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两点强烈地与我国传统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数据的求真。西方作家在写作时注重数据的真实性,他们不会给你一个宽泛的百分比,说大概是……类似于……这样的数据,而是一个经过数学家,或者是物理学家,或者是科学家经过严密计算得出的数字。作为读者,虽然我们不一定明白数据的推导过程,但因为它的确切的、是可证的,从而在我们的头脑里形成强烈的冲击,无形中增加了数据的可信度。
此外,为了数据求真,西方作者在写书或写论文的过程中,会将完整的实验过程、方式,数据变量,都做以明确的交代,甚至不惜用大段篇幅来介绍。比如在《刻意练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他的实验对象如何为了记住更长的数字调整训练方法、改变心理机制、相互沟通协作的过程;在《输赢心理学》中,作者运用了大段大段实验数据,来说明女性和男性的差异。
数据和实验方式的具体化,不只是一种求真的态度,更能够将读者带入具体的情境。读者跟随作者严密的逻辑以及行云流水的表达,不知不觉中接纳了作者隐秘的核心思想。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表述数据时,一定要说具体、要有情境,最好能运用比喻,把平面的数字在时间和空间上立起来,才更能说服他人。
第二是态度的求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中庸之道,许多事儿不会把话说得太死,留有回旋的余地。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但在写论文、写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大胆一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者态度的坚决,会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假如你连你的观点都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又怎能奢望别人同意你的观点,进而支持你呢?
态度的求真,在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追求逻辑的自洽。你不能说:这个好像听上去也对,那个好像也不完全错。这样不仅会把自己说懵,也会摧毁你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你不能做一个骑墙的人,这边也不跳,那边也不下。在极强的两难选择中,你要有自己明确的标志来告诉他人:这是我的态度!
追求态度的求真,对基本功的要求极其严格。你不能用没有被证实的结论拿来说事,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经过调查研究,你不仅能做到有理有据,也能实现逻辑自洽的说服。
数据的求真和态度的求真,不只在写作中重要,在演讲及日常中也极为关键。这些向别人传达出的标志就是:我很靠谱,我不说没有证据的话,不做没有证据的事,我是可以被信任的。在无形中,你就为自己增添了许多资本。也只有靠谱,才能为我们赢得转变的机会。
074:求真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