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找事:给年青一代的就业解惑书》读书笔记

《找事:给年青一代的就业解惑书》读书笔记

作者: 读书笔记汇 | 来源:发表于2024-07-19 13:58 被阅读0次

    第一章“好工作”神话的破灭

    书中的很多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生涯。你会悟出一个道理:其实,你需要的不是找工作,而是找事做。找到一件自己愿意做,也能做好的事,用心投入,体会“心流”的感觉。坚持长期主义,又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你会发现,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告别了内卷、躺平和扑腾的职场困扰。

    第二章你需要找事做,而不是找工作

    我们可以区分两种职业:一种是心累型职业,一种是心流型职业。心累型职业的特点是:人被困在系统之中,无法把握事情的发展,也无法度量自己的贡献,无法预测最终的结果,也无法改变中间的程序,这就会让人产生无力感。职务的高低,改变不了被困在系统中的结局。在棋盘上,无论是车、马、炮,还是过河卒,都是听从摆布的棋子。

    心流型职业的特点是:可以自我掌控、自我表达、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概念。他说,心流就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总结一下:工作也许重要,但工作中要做的事更重要。做事的第一个意义是能带来掌控感。好的工作需要高超的技巧,能让我们沉浸其中,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进入心流的境界。

    和谁一起做事很重要

    由此,我们将能找到做事的第二个意义,那就是与人合作,并在这种合作关系中确立自己的身份。好的人际关系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质,坏的人际关系会困扰人生,他人会变成魔鬼。

    在做事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的分工。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这种分工促成了社会的有机团结。如果没有分工,那么所有人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同质的竞争者,每个人都必须把对手置于死地,那就太可悲了。在同质性较强的社会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怎么才能让人类社会从丛林竞争变成和睦相处?涂尔干的答案是“社会分工”。于是,打铁的不会和酿酒的竞争,念经的也不会和算账的竞争,人们才能各司其职,各居其位,“都拥有自己的行动范围,都能够各臻其境,都有自己的人格”。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说,分工能带来生产率的提高,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涂尔干看来,这种经济上的收益只是社会分工的副产品。专业化分工的真正价值是让每个人真正变成“个人”,也让社会生活有了稳定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低层阶级的人,而不是高层阶级的人,更容易从直觉上体察出做事的第二个意义,因为他们更有集体意识,对周围的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更容易感知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自己和别人所处的位置。

    这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工作的第三个意义:工作能帮助人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说道:“如果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和对他们有意义的社会事务之间能建立联系,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面对压力时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中也更容易妥协。”

    第三章如何找到你最想干的事,而且还能赚钱

    兴趣—天赋—社会需求三要素模型

    生存下来之后,你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进了圈子,知道了很多在圈子外无法获取的信息,学会了圈内行家教给你的技能,时刻在前沿,成长得更快。一旦属于你的机会到了,近水楼台,你就能实现自己起初的梦想。用这样迂回包抄的方法,反而胜算更大。另一种可能性是,虽然你无法实现最初的梦想,但一样可以分享行业成长带来的红利。恭逢盛会,与有荣焉。

    去发现自己的天赋。你需要记住两点:第一,每个人都有所长;第二,自己的所长要有价值。也就是说,只有你能够为别人创造出价值,你的所长才能获得报酬和成就感。

    如何才能去发现自己的天赋?一个最有用的办法就是观察身边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向你求助。

    计算机坏了,他们会找你来修,那说明你是技术高手。买衣服的时候,他们会请你当顾问,那说明你的审美能力很棒。朋友们总是想从你这里打听八卦,那说明你有出众的社交能力。遇到难事,他们总是先来找你帮忙,那说明你的人品值得信赖。

    你社交圈中的人比你更了解你最有市场的技能是什么。所以,你在和他们交往的时候需要注意观察:他们向你咨询的问题都是什么;他们找你攀谈的话题都是什么;他们觉得你会感兴趣并向你推荐的书籍和文章都是什么;当你在学校或公司,被分到一个小组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你的角色通常是什么,你是发言人、细节关注者、记录员,还是别的角色?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从别人的眼里,能看到更真实的我们。

    沿着这条思路,你还可以去琢磨,如何才能利用自己的天赋,把自己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我们越专注于解决他人的问题,就越会成功。你能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就有可能成为那个人的好友。你能解决一群人的问题,就有可能成为那群人的意见领袖。你能解决一个行业遇到的难题,那就有可能成为行业里的“隐形冠军”。你能解决一个国民级的难题,那就有可能创办出一家国民级的公司。

    专才很容易培养,通才很难培养。想要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就要更主动地制订个人的学习计划,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更多地与实践相结合。

    展望未来,有三种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个趋势是整个经济会日益数字化。这是由多重因素叠加促成的一股更浩荡的潮流。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出现突破,展现出了越来越强大的潜力。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会迫使更多企业加速自己的自动化进程。

    这种趋势反映在职场上,我们能看到,一方面,高科技企业会进一步开疆拓土。人工智能专业炙手可热。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尽管就业市场不景气,但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比重却更高了。云计算工程师、运维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架构师等都是热门招聘岗位。

    另一方面,非互联网公司也在大量地招聘IT技术人员。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制造业企业都在高薪招聘IT人才。智能制造的浪潮才刚刚启动。未来还需要大量懂得把IT技术工具应用于各个行业具体场景的人才。有些制造业企业把这种人才称为BT(Business Technology,商务技术)。和IT相比,BT更抢手。这是因为,IT和生产技术将结合得更紧密。BT人才的任务是理解生产流程,了解行业需求,并将行业需求转化为IT技术问题,再将这些问题带回去,交给自己的同事。BT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气质都不同于IT人才。只懂IT不懂实业是不够的。好的BT人才,需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下去,从干中学,找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深耕下去,同时善于把在一个领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另一个领域。

    还有,社会管理也会数字化。从疫情防控就能看出,防控较好的地方靠的不是人为的管制,而是巧借数字化管理之力,更好地掌握人口流动轨迹,更快地实现清零,更快地复工复产。但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同样能看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还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未来,数字化管理会深入每一个社区,以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又会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这样的人才需要既了解中国的真实国情,又善于利用数字化的新技术和新工具。

    第二个趋势是和美好生活相关的职业层出不穷。这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代际变化有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时候人们才发现,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生活,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了钱,可以解决温饱、可以实现小康,但想要过上美好生活,除了钱,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怎样过上美好生活,是一种技能,需要学习,学会了之后需要不断实践,而且,很多美好生活是在与人协作、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与代际变化有关。上一代人经历过贫穷和物资短缺的时代,更在意物质追求,但年青一代的眼界更广。他们更在意精神生活。对于怎么过上美好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主张。审美是一种童子功,和上一代人相比,年青一代的审美能力普遍更高。年青一代会更多地重视自由、个性和生活美学。

    这些变化反映在职场上,会催生出一批专门服务于美好生活的新职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知道什么是美好生活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办法是让一部分人先会玩起来,先会玩的人带动后会玩的人,一起走向共同玩起来的生活。于是,这就会带来巨大的商机。

    第三个趋势是很多职业的天花板已经被打破。比如厨师、理发师这样的传统职业,过去,他们的顾客最多只在店里,他们的名气、社会地位、收入都受到限制。现在,厨师和理发师中的明星在网上可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像这样突破了天花板的行业越来越多。

    总之,为了找到有意思的事,你必须学会洞察社会需求的变化,把所有的雷达都打开,走出你熟悉的小圈子,换一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找到那些可能成为未来潮流的小趋势。

    过一个充实、圆满的人生才是终局。那么,从终局倒推,哪些是最重要的技能呢?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能快速切换到新的领域。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能把自己想干的事情想清楚,也能让别人听得懂。能说服别人、劝慰别人、激励别人。一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做到理性和有建设性。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不惧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充满爱心,乐于助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遗憾的是,学校里并没有教授这些技能。中小学里教的是刷题的技巧,为的是让学生能考个好的大学。大学里教的是专业知识,为的是让学生有一技傍身。

    父母的视野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自然开阔。父母一直努力上进,孩子自然也会受到激励。父母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鼓励,孩子就能变得更加自信。父母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才会提高。作为父母,你要做的不是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实现你未竟的目标,相反,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在帮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又一次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而在这种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地,孩子自己就找到了想做的事。

    第四章  如何找到和你一起干事的人

    怎样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做事就是做人,这是很多过来人的肺腑之言。想做正事、大事,一个人是不够的,总要和一群人一起做。所以,会不会做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不能做成事。

    但是,什么叫“做人”?

    这里面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父母和老师教你,要用一个不变的准则处理与所有人的关系。其实,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根据亲疏关系,采取不同的策略。你要把遇到的人分成不同的圈层,每个圈层都有相应的待人之道。

    这就需要把握好分寸感。什么是成熟?成熟就是对分寸感的把握。生活中,有不少人对别人一片赤诚,把熟人当作朋友,把朋友当作亲人,把亲人当作上帝,恨不得见人就掏心掏肺,结果却往往碰壁。他们就会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说实话,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分寸感。

    和别人一起做事的时候,不妨记住三个数:5 000、150和5。这三个数的背后,藏着三种规律。按照这三种规律,你可以把自己的社交网络分成外圈、中圈和内圈,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

    人为什么能这么快地建立如此庞大的社交网络呢?这里面的规律是六度分隔理论。

    再说内圈。也就是5。这个数字的背后,藏着“五人定律”。美国的商业哲学家、成功学创始人吉姆·罗恩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你是与你相处时间最多的5个人的平均值。”

    你的性格会跟这5个朋友很像,你的爱好会跟这5个朋友很像,你的价值观也会和这5个朋友很像。在最温暖、隐秘的内圈,是跟你关系最为紧密的这几个人。这几个小伙伴是你成长道路上的旅伴,他们塑造了你,你们互相塑造。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提摩希·史奈德说的:“老朋友是你的最后依靠,而结交新朋友则是改变现状的第一步。”

    怎样判断一家公司的“部落文化”

    在你的社交网络中,内圈的5个人是你的至亲好友,需要你通过不断地浇灌,滋养深厚的感情。外圈的5 000人是你的关系网,你可以酌情增减人数。你的公众形象也是在这5 000人的圈层中建立起来的。中圈的150人是更难处理的人际网络。这150人很可能大多是你的同事,但谁能成为你的同事,你无法自己决定。所以,找到一家和自己价值观合拍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想去一家公司,要先看看它的企业文化。

    怎样才能看出一家公司的文化底色呢?

    有三位管理学家,戴夫·洛根、约翰·金和海丽·费雪·莱特合写了一本书,叫作《部落的力量》。他们指出,在每一个团队中会有一种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决定了一个团队能够达到的境界。

    按照他们的观察,企业文化由低到高,一共有5种境界。

    先从最低一级说起。这一级是一阶。你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接触到一阶的群体,他们一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二阶的群体成员会认为“我的生活烂透了”。他们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能偷懒就偷懒,能混事就混事。比一阶好一些,他们不会有强烈的反社会冲动,但可别指望他们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你想推动改革或创新,二阶的群体成员的本能反应是:听我的话吧,我见得多了;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事没戏,别搞了。

    你要问他:“你为什么会成功?”他会说:“那是因为我很厉害啊。”你要是再问他:“那你为什么没有更成功啊?”他会说:“那是因为我身边的人都很傻啊。”三阶群体中的成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会把别人视为竞争对手。我们在学术界、文艺界、体育界会看到很多三阶的成员,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焦虑。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合作,自然就无法更上一层楼。到了三阶,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黔驴技穷了。

    到了四阶,你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团队精神。四阶的群体成员相信的是“我们很棒”。在四阶的团队里,人们会更开心、更友好,相互之间更愿意坦诚合作。不管是团队里面的哪一位成员学到了新的东西,他们都会非常乐意与同伴分享。在四阶的团队里,人们会很容易忘记上下级的科层制度,也会很容易忘记组织的边界,整个团队里所有的人都像朋友一样亲近。

    在一个四阶的团队里,接受新成员的最好办法就是先让他融入这个团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让同伴们对他进行评价,如果有10个同伴都喜欢这个新人,那么他就一定能在这个团队里干得很好。

    四阶的成员彼此合作,但他们还憋着劲儿想超过其他的团队。到了五阶,人们已经不关心竞争对手,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的口号是“我们在改变历史”。

    如何才能识别一个团队到底在哪种境界?你可以试着跟他们聊两个话题:一个是他们怎么评价自己的老板;另一个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是谁。

    一阶的团队成员害怕老板。要是不听老板的话,可能就会丢掉饭碗。二阶的成员鄙视老板。他们最喜欢在背后讲老板的坏话。你要是问他们,为啥企业搞得没有起色?他们就会说:嗐,还不是因为老板是个蠢货。可是,到了领导面前,他们立马就会露出一副毕恭毕敬的嘴脸。三阶的成员会说:老板?哪个老板?老板算啥,我才最牛。四阶的成员会带着崇敬的神色去讲自己的老板。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被老板的人格魅力所感召,才加入这支队伍的。五阶的成员对老板无感,他们当然知道老板很有智慧,但不会因此而崇拜他。他们一心想要做改变历史的大事,没工夫搭理老板。老板就是个后勤部长。

    为什么找个好的导师很重要

    入对行、做对事很重要。除此之外,还要跟对人。新人进入社会,有没有遇到导师,导师有多强大,直接影响到他的事业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导师,你才能看到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你才能看到什么是“大写的人”,你才会从内心激发起自己积极向上的潜能。

    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追随

    当你在寻找导师的时候,导师也在寻找你。他们想找到值得花心血去栽培的年轻人。当你发现有心仪的导师时,不要犹豫、不要胆怯,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显示出你的诚意和勇气,等待导师的选择。

    第六章  新的经济生态系统,能做什么事

    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这个方法论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慢变量,一个是小趋势。

    补链者红利

    如果你想在制造业领域找到值得做的事,就要关注补链者红利。补链者红利说的是,只要你在重要产业的关键生产环节做出了本土创新,能填补空白,能帮助修补中国在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你的存在就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安全感、中国经济的安全感,你就有生存下来的机会。

    这意味着商业逻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来的商业逻辑是效率至上原则,现在的商业逻辑是效率与安全并重原则。

    全球化时代的商业逻辑是效率至上原则,也就是说,你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和同一行业的所有企业竞争,这里面不乏已经占据先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跨国公司。过去,中国的企业不是不愿意做本土创新,但很多做本土创新的企业最后都悲壮地失败了,因为很难对抗外国的竞争对手。

    其中暗含着一个历史规律,就是意大利学者乔万尼·阿里吉在《漫长的20世纪》这本书里面讲到的规律: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会出现交替的扩张循环。

    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资本一开始会涌入实体经济,开工办厂会有高额的利润。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赚钱越来越难,资本就要找新出路,会从实体经济涌向金融领域。金融资本的赚钱速度更快更猛,但是金融终究不能脱离实业。金融太强,实业太弱,就有泡沫。泡沫破灭,就是金融危机。危机之后,剩下的资本更加小心,重新寻找下一个投资实业的机会。

    美国的兴起,一开始就是依靠实业。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美国制造业的巨大潜力,就是被雪片一样飞来的战时订单激发出来的。汽车、火车、轮船等的生产供应,是一轮快速的实业资本扩张。二战之后,欧洲、日本快速发展,美国制造业利润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本转向金融和信息技术领域,经济一开始又出现了繁荣迹象,但金融资本的疯狂扩张,最后也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制造业企业想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夜暴富,成为独角兽,是很难的事情。但如果脚踏实地,把根扎进土壤,成为“专精特新”和“小巨人”,做本行业的“隐形冠军”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腾挪红利

    如果你在犹豫,到底是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到老家的二三线城市,就需要关注腾挪红利。腾挪红利说的是:中心城市和边缘城市的互动在增加,好的策略不是二选一,而是都选,并积极地建立中心和边缘之间的连接,从而获得更大的腾挪空间。

    掌握了腾挪红利,学会把边缘和中心连接起来,自由切换,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锻炼自己感知基层中国的能力。未来的中国,最稀缺的才能就是理解真实中国、基层中国的能力。

    要是你想从政,那么有基层工作的经历会是你最大的优势。能够了解民情民意,知道怎么跟百姓打交道,才能找到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道。

    要是你想做学问,那更要记住,真实的中国不在教科书和学术论文里,而是在现场上、在情境中、在关系里。你要深化这种关系,变成群众眼里的“自己人”,才能真正读懂中国。

    要是你想经商,也要到中国各地,尤其是看似偏僻的小城市走走。理解了这个真实的中国、基层的中国,你才能找到服务好亿万群众的商业模式。

    生活家红利

    如果你想在服务业里找到值得做的事,就要关注生活家红利。生活家红利说的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但是我们遇到的一个现实矛盾是,人们想过上美好生活和不知道什么是美好生活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部分人先会玩起来,让先会玩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大家一起开心地去玩,去创造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有新的生活美学主张,你就是美好生活的先驱、人民群众中的生活家,就有可能找到新的机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念。上一代人是在低收入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是“物质一代”。年青一代是在高收入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是“精神一代”。“物质一代”更接受物质价值观,它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维持秩序等满足人们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内容。“精神一代”更接受后物质价值观,它强调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自我表达、生态环境等。价值观的形成更多受到小时候生活经历的影响,而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改变,往往是因为在老一代人与年青一代人之间发生了转换。

    终身学习者红利

    补链者红利、腾挪红利、生活家红利、时空穿越红利,所有我们聊过的这些红利都有一个特点:它们不是发给每一个人的,而是只发给特定的人。

    怎样成为新物种

    我们在前面讲到了经济生态系统的变化带来的新红利。在制造业中,会出现一批“专精特新”,在服务业中,会出现一批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新业态,中小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出海的机会可能不是去欧美市场,而是去看起来更落后的国家。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些红利更多是为小企业,甚至是为个人准备的。

    未来的竞争可不只有一场比赛。善于钻研的人能抓住补链者红利,善于接地气的人能抓住腾挪红利,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人能抓住生活家红利,善于冒险和闯荡的人能抓住时空穿越红利,信奉长期主义的人最终能获得终身学习者红利。那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找准了自己定位的人会发现,原来这就是自己的生态位。我们要睁大双眼,去寻找那些藏在危机之中的机会。

    原来的找工作模式不好用了,好工作越来越少了,没有关系,有远见的人反而正好借此摆脱束缚,不再固守自己的专业和领域,而是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更好地组合这些技能,把自己变成多面手。他们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挑战,但有了这样的历练,视野会更加广阔,人生会更加精彩。

    结果,我们看到,活下来的企业、找到发展机会的个人,最终演化成了新的物种。

    这本书始终强调,自我变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认知模式的转变。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同样,未经省察的工作模式也是不值得追求的。

    本书后记:

    本书指出,做事会带来三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做事给人带来掌控感,能够让人不断提升自我,达到“心流”的状态;第二种意义是,做事能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让人不感到寂寞;第三种意义是,做事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在大我中实现小我。追寻这三种意义,能改变我们对工作的认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本书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我们用一个三要素模型,也就是兴趣、天赋、社会需求三个要素,试着去找到每个人的人生坐标。找到一件自己愿意干又能干好的事,而且这件事情还会给你带来金钱和其他的社会成就感,这就是命中注定的事业,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如果只能满足两个条件,也能找到次优的选择。遵循三要素模型,你需要对兴趣、天赋和社会需求有更好的了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天赋是可以发现的,社会需求是需要洞察的。

    除了找对事,还要跟对人。因为,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总是要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完成各种事情。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呢?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将会是你人生的指南针。有了这个指南针,很多人生选择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在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对照、观察公司的价值观。只有价值观一致,才有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有更好的做事体验。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部落文化”,第四章教你如何去观察一家公司的“部落文化”。

    在一个团队内部,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更好地构建一个和谐的小环境。通过观察一家企业是否真的关心女性,可以发现这家企业是否善于激发集体智慧,是否能够搞对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在未来越来越有竞争力。通过观察一家企业是否懂得与年青一代对话,可以发现这家企业是否更有朝气,是否更有创新精神,在这样的企业里做事是否能找到“嗨”的感觉。除了年轻人,公司里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善于利用老年人优点的企业,将在未来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入对行、做对事很重要,但是跟对人也很重要。在年轻人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导师的指导。我们也讨论了如何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导师。好的导师不仅有更高的能力,而且对人情世故更为练达,更懂得放权,能够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有了导师的加持,年轻人的成长速度就会更快,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为你介绍了一种观察中国经济变化的方法论: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掌握了这种方法论,你就能更好地看清未来的变化,主动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提前布局,占得先机。

    由于经济安全更加重要,制造业中本土创新企业会获得补链者红利;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在地理上变得更加平衡,那些善于利用中心城市和边缘城市之间联系的人会获得腾挪红利;由于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旺盛,年青一代有新的生活美学主张,那些更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人能获得生活家红利;由于中国具有一种独特的优势,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的转变,中国企业出海能获得时空穿越红利;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那些信奉长期主义,愿意不断学习,培养新的技能,并善于组合技能的人能获得终身学习者红利。

    虽然经济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变,旧物种会消亡,但新的物种会出现。新的物种很可能不再是像恐龙和鲸那样的超级物种,而是在细分市场上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在自己的赛道上拿到第一名的企业和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找事:给年青一代的就业解惑书》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bd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