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故事,说原型。最近在整理自己分析过的故事,忽然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男性。因为我对故事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随机的,随性翻书,随机得之。这才发觉,自己是如此的热衷于“英雄之旅”这一故事主题。潜意识的选择总是充满启示的意味,或许我所分析的故事也在提醒我,该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了。不过,从反面的角度来看,这是否也在暗示我,自己过于沉浸在男性思维的模式之中。毕竟,心灵的发展是需要阴阳平衡的。所以,我重新选择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类型加以分析,以期在无意识层面,感悟女性的心灵成长,也借此,得以关照我自己内心深处的女性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11077/1d243b2388bffd58.jpg)
时代为人类指明寻求意义的方向,或者说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时代的大势之中寻求自己的定位。但不同的时代好似亦有偏私,它总是赋予处于其影响之下的男女以“不对等”的人生意义。而让我们回归当下,这是一个女性成长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女性打破所谓的“性别特质”束缚,并与男性同台竞技的时代。但当女性们在社会之中的各个领域为寻求自己的理想、价值、意义而“拼搏厮杀”之时,她们又不得不面对家庭、婚姻、生育、传统观念等等方面,诸多问题的牵绊。女性赢得自我实现的机遇,但又需要面对众多的纠结。因此,如何面对女性自我心灵的成长,如何关照女性自我追求的愿望,也成为了心理学的重中之重。 故事永远是滋润心灵的补剂,这一次我选择了一篇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童话故事《聪明的法蒂玛》,让我们在故事的解析中感悟女性心灵成长的力量。
《聪明的法蒂玛》
同样,为了便于后续分析工作的开展,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聪明而又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法蒂玛。有一次她与自己同村的五位姑娘到森林之中去拾柴,却迷了路。更加不幸的是她们又遇到了隐藏在山林之中的老巫婆,老巫婆想要吃掉小姑娘们,表面上却假装请他们吃饼干。聪明的法蒂玛识破了巫婆的骗局,她心生一计,说饼干太硬,需要到河边取水喝,并让巫婆把绳子拴在她们的身上,以打消巫婆的戒心。可一离开巫婆的视线,法蒂玛便和朋友们解开绳子,快速逃跑。愤怒的巫婆用自己的法力变化出一条大河,还在河中变出鳄鱼,以期阻拦法蒂玛与朋友们的逃跑。最终,法蒂玛用智慧骗过鳄鱼,与朋友一起度过大河,而巫婆却成了鳄鱼的晚餐。
“5”和“6”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数”确实具备整顿宇宙的能力,但在现实层面上其是否为世界的本源我们无法确定。不过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即古往今来,在人类的发展史中,数字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元素,而是因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充满象征的意味。 聪明的小姑娘法蒂玛和五个女孩一同去森林之中拾柴,数字“5”往往代表着人体的头与手脚,或者说数字5在象征层面体现了“完整人体”的概念,而在分析心理学的意象表达中,这种“完整的人体”可以理解为“自性原型”的象征。
法蒂玛与五个女孩又共同构成了数字“6”,而“6”我们可以看成是两个“3”的组合或者三个“2”的组合,“3”代表着一种运动的起始状态,或者说涵藏着万物生发的契机,“2”则代表着对立与分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因此,数字“6”便有了天与地、物质与精神的统合,即“6”为整合之数。 如果说主人公法蒂玛在心灵层面可以看做是意识自我的象征,而自我本就诞生于自性原型之中,法蒂玛与5个小姑娘则充分表达了意识自我与自性原型的紧密相连。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先生认为,人的一生便是分化与整合的过程。从我们出生起,我们的心灵便时刻出于分化的状态之中,自我由自性之中予以诞生,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的不断互动而逐渐远离自性,因此一个人一生的任务便是逐渐整合自己早已分化的自我,并回归自性的过程。故事中的法蒂玛与五个小女孩恰恰象征了女性最原初的心灵自我,这个自我与自性是如此的接近,蕴含着女性原型最本初的创造性心灵能量,正如故事中所描述的样态:“法蒂玛不但美丽无比,而且聪慧过人”。
如果说自我与自性的紧密衔接是人类最为理想的心灵状态,那现实便是一切自我的发展都需要经历“外在”的历练,故事是对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性表达,因此故事情节的延展也必然符合这“试炼之旅”的基本结构,当法蒂玛走进森林的那一刻,她的“历练”过程便已开始。
女巫原型
在古今中外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之中,巫婆可以看做是最典型的人物角色之一,她们往往隐居于森林或高山之中,她们虽掌握着强大的魔力但又总是与孤独寂寞为伴。在无意识层面,女巫往往象征着女性能量中的男性化面相,或者可以把其看成女性原型的负向化表达。女性原型的“女性化魅力”,正如本篇故事中的主人公法蒂玛所具备的特质——即秀外慧中,早已异化为“巫术”、“能力”、“预言”等等超强的“实力”,但掌握这种“实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女性原型原本所具备的“美好”全部消失。因此,“女神”与“巫婆”在象征层面可以互为“阴影”,当心灵在成长过程中认可二者的某一面相,与此同时,另一面相则必然被压抑而不得觉察。
法蒂玛走近森林遭遇女巫,这一情节在本质上便体现了女性的意识自我沉潜入无意识,得以照见“阴影”的过程,或者说这是对意识自我的一次历练。故事中的法蒂玛一眼便认出女巫,并警告五个女孩不要吃女巫的食物。为何一眼便可认出,这一细节恰恰说明了“女巫”便是法蒂玛的“暗面”,她们本是一体,自己当然可以认出自己。而这一过程也充分的体现了以法蒂玛为象征的意识自我是如此的强大,她始终与自性的力量予以链接,而不惧“阴影”的“历练”。
让我们回到现实,如果说法蒂玛是女性性别本身所赋予女性的“本色”,即聪明而又美丽,那么“女巫”便可以理解为当下的“社会生存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即越来越“中性化”,越来越“巾帼不让须眉”。故事中的女巫想要吃掉法蒂玛,这本身就可以看成一种心灵面向对另一种心灵面向的遮蔽。但心灵的发展是需要平衡的,无论是过度的“女性化”或片面的“精英化”都是对自己“阴影”的压抑,都不利于心灵的成长。
人生的大河
女巫不会轻易就放跑法蒂玛的,她运用自己的魔力,变出大河还有鳄鱼,以期阻止法蒂玛的逃跑。大河亦为无意识的象征,而鳄鱼往往代表着潜藏在潜意识深处的原始的、本能的力量。在分析心理学中,“阴影原型”是桥接意识自我与集体无意识的过度,它如同一层迷雾,阻碍着我们看见自身心灵的秘密。而“阴影”部分则由意识中被压抑的信息及无意识深处的原始力量共同构成。
当法蒂玛辨认出女巫的一刹那,意识自我便发觉到被自身所压抑的“相反面”,但历练并没有就此结束,法蒂玛还需要面对心灵深处最原始的力量。而在故事之中,法蒂玛以自己为“诱饵”,骗过鳄鱼,与五名女孩一起度过大河,回归自性原型的本来之处。
在潜意识深处虽拥有无穷无尽的心灵资源,但亦存有无数的不为现实所接受的“破坏”与“毁灭”的力量,因此只有意识自我足够强大,方能控制或者说借用无意识的力量从而促进自我改变现实生活,而同时又不会为无意识的负向力量所冲击。
故事总在反应现实,法蒂玛利用自己的智慧得以驾驭女巫的负向能量,得以通过考验,彻底回归自性,这一心灵成长的过程也许恰好给出了现代女性在面对人生考验时所需要的答案,即不论“外在标准”如何变化,都要始终记住自己心灵深处最本源的力量,即美丽与智慧早已具足,并请以此掌控充满挑战的人生。
故事总是充满无限的可能,我们往往可以从多种角度分析并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无穷力量,一切分析仅是开始,愿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读出不一样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