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又掉到情绪里面来了。
让我以一个总是不断重复地话题开始这个故事吧。
每次和妈妈单独聊天,总会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到底还有没有想读研的想法?”“想啊,没钱,等我攒够了再说吧。”“诶,你老是说没钱没钱,和你说了多少遍了,钱的问题你不用操心,家里的经济不需要你去考虑。”“诶,再说吧……”“诶……”
就这么没完没了的重复,每一次的谈话都没有推进什么,也没有落实什么。
以前我也会挺纠结的,说不清为什么,但就是很抵触花父母的钱去上学。自立当然是好的,但其实靠爸爸妈妈帮助继续去读书也非常的理所当然。
就在今天我忽然想清楚了原因,当然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我陷进情绪漩涡里。
妈妈所谓的不用操心钱的问题,大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钱。比如学费、生活费之类的费用,但其实,在这背后还有很多别的看不到的费用。有些费用虽然没有产生,但是会让我很不是滋味。
去香港或者是出国读研,肯定是会遇到一些更加优秀的人,各种意义上的优秀,就像当时考进分校一样,刚刚开始的时候会很开心很新奇,慢慢的会发现,你和周围的同学都不是一路人,而且大概率的情况,你会是里面的极少数。到不说别的,见识和家庭背景就能拉开一大截。也许我能靠着好的性格交到不错的朋友。但是呢,到了出去玩的时候呢,到了交流兴趣爱好的时候,到了吃饭喝酒出去活动的时候。诶,问题就来了。
爸爸妈妈的钱,并没有cover到这个部分。而且,就算生活费的部分有给到娱乐的部分,,也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好像也许以后大家都会买房买车,房和车的功能就是住和代步,就算大家真的也不在意这些。在聊天的时候谈起来不同的车和房的时候,这个差别还是会显现出来。你并不在意的部分,那种并你可能完全不会在意的体验,会被周围的人津津乐道。不具体说了,就是那个意思。
教育本身就是为了选拔,又不是培养。在自己在的位置做好自己,顺气自然。
让自己快乐,忠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生活就会变得很好。
慢慢来吧。
别着急。
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