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纪乔万尼·薄伽丘写的《十日谈》中有个故事很有趣。
从前巴黎有两个大商贾,他们都是好朋友。其中一位叫杨诺,信奉天主教;另外一位叫亚伯拉罕,信奉犹太教。俩个人都非常正直善良。杨诺担心亚伯拉罕虽然博学多才,但是因为信奉犹太教,死后那善良的灵魂就要下地狱了。于是,杨诺不断的劝说这位犹太教信徒改信天主教。
无数次的说服都无功而返。后来,亚伯拉罕说要到罗马去亲自看看那些所谓的“牧羊人”(红衣主教)是不是像教义上说的那样行为举止。杨诺一听就着急了,私下想,如果他看到那些教士们的荒淫无耻的生活,一定不会再皈依天主教的。就对亚伯拉罕放弃了希望。
亚伯拉罕来到罗马,凭着他经商的精明,发现了所谓的教皇,教主以及其他僧侣,无一例外的都是贪财好色、甚至违背人伦、贩卖人口,没有一个谈得上什么圣洁、虔敬、德行,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坏到不能再坏了。
亚伯拉罕回到巴黎后,杨诺就问他情况。当然,心中绝不指望他还会信奉天主教了。
但是,亚伯拉罕在前面将罗马那些荒淫无道的行为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后,突然话锋一转:“我决定信奉天主教”。
为什么呢?这回,杨诺惊掉了下巴,这个惊天大回转太过于神奇了。
我们看看亚伯拉罕怎样从表面上现象看到更深层的内容:“因为教皇、主教和教士们应该是天主教的基石、支柱,而他们却在挖墙脚,但是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天主教还是屹然不动,反而日益发扬光大。那么天主教一定有圣灵在给它做支柱、做基石。”
于是,亚伯拉罕得出结论:“天主教确实比其他的宗教更加正大神圣。”随后,亚伯拉罕就接受的洗礼,皈依了天 主教,成为了一个高尚虔诚的善人。
同样的现象却有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因为这里有你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另外的情况是,别人只给了你一部分真相。
有些人总是抱怨失去了以前宁静的生活,现在的工业加工食品,水环境污染,PM2.5超标等等都是抱怨的对象。要是能回到以前的宁静乡村生活多好?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在他的《理性乐观派》书一开头就描写了一个过去的、田园牧歌式的场景:
19世纪在北美的一个木头房子里面,父亲在给孩子们朗读《圣经》,母亲为大家准备好了牛肉炖洋葱,二姐照顾在哭泣的小弟弟,大姐在喂马,大儿子在用舀水。一切都是如此宁静安详,窗外鸟语花香。
可是,在当时全球的每一个乡下,大部分人的日子都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疾病和早逝困扰着大部分人。比如刚才的家庭里面,父亲在53岁得支气管炎死去,小孩在哭泣是因为得了天花,也即将死去,二姐即将嫁给一个酒鬼,并成为他的奴隶,大姐因为邻居的房客而怀孕,小孩成了孤儿,大儿子舀的水有奶牛味道,因为人和牛共用一条小溪。窗外的小鸟很快就成了孩子明天的点心。
这,才是以前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如果还有人向你吹嘘以前的日子多么幸福,或者他的记忆被扭曲了,或者是有意隐瞒部分真相。
中国自从2000年进行房改以后,总体上,房价一直处于上涨的阶段,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期间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经历过无数次政府的调控,也有无数的经济学家唱衰中国的经济。从现在看,政府的调控,金融危机,丈母娘的刚需,都不是影响房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都只是表象而已。这4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才是房价上涨的更基础动力。
最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只有100多万,能够打败超过500万,获得了美国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并在短短4年间取得胜利。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最终的动力是什么?有人给出比较具有信服力的答案:共产党的格局更大,国民党的格局更小。共产党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统一无产阶级,打破了民族界限,能够团结包括农民在内的各个民族,国民党它只是代表资产阶级,甚至无法解决五族共和的问题。部队的作战能力,将军的指挥艺术,这些或许只是次要因素。
这些都是别人告诉我们的现成答案,真正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只能靠自己去分析和判断。比如:中国这40年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而美国的贸易争端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呢?即便是华为失败,会不会影响到中国发展的逻辑呢?
我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