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人生旅途
勉强自己去原谅,得到的往往不是原谅,而是勉强

勉强自己去原谅,得到的往往不是原谅,而是勉强

作者: 高浩容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00:19 被阅读0次

    当越来越多女性选择独身,拒绝走入婚姻的同时,也有许多男人做出同样的选择。我相信在未来几年,会做不婚族的男性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我敢这样断言!

    因为房价越来越高,光凭男性一个人负担不了吗?

    还是因为女性独立自主的能力越来越高,不再需要男性,也不再需要婚姻呢?

    如果哪天不婚女性给子女报户口的禁令解除,也许女性更加不需要男性对家庭的参与?

    这些都是可能的趋势,但这些趋势只是某种表象。

    表象之下,是长期没有得到纾解的创伤,以及仇恨。

    §1.

    虚假的宽恕令人愤怒

    牛津有位哲学家叫纳斯邦(Martha Nussbaum),她有一本书叫《愤怒与宽恕:怨恨、慷慨、正义》(Anger and Forgiveness: Resentment, Generosity, and Justice)。

    宽恕有一个更加日常的说法,叫做「原谅」。

    纳斯邦谈到一个概念,有一种常见的宽恕并不是宽恕,这种宽恕叫做「交易式宽恕」(Transcational Forgiveness)

    比如有的人表面说:「我宽恕你。」实际上是抱着「我比你优秀」、「我比你高等」的角度。

    这种宽恕的动力来自怨恨和鄙视,其实是用宽恕来进行报复,背后是没有处理的愤怒。

    这种愤怒在华人家庭的社会经常以一种暴力的方式流动,这些愤怒没有真正被疏导,被处理。

    家庭成员往往被迫要去宽恕对方,甚至会要求自己非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可。这只会让每个人都处在交易式宽恕的氛围中。

    比如今天你的伴侣外遇,他没有受到惩罚,而你在他没有改变,你也没有新的对策,对于关系的未来也没有什么应对的措施,你说你要宽恕他,这到底能达成什么目的?

    你在过程中受的痛苦,这些痛苦都化解了吗?那些愤怒、哀伤的情绪得到复原了吗?

    恐怕没有。

    但没有才是正常的,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圣人。人性本来就会对那些伤害我们的王八蛋,充满愤怒和鄙视,以及想要报复的心理。

    我们没有施加报复,那是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我们懂得伦理道德,放弃野蛮的作法。

    但这是一个大问题,当学校灌输孩子伦理道德,却缺乏真正的情感教育。

    伦理道德就像一条条的规定,并且不少教师汉成人死板的认为「规定是拿来遵守的,而不是拿来反省的」。

    这产生以下场面:

    a.      小明在学校被小华欺负,小华故意拿笔把小明的课本画得乱七八糟,小明忍无可忍打了小华一下。

    老师把双方家长叫来,小明还没得到爸妈的安慰,就被迫在老师的要求、父母的配合下,被迫跟小华「握手言和」。还得看着爸妈跟老师道歉,好像被欺负的自己反倒成了坏人。

    b.      方方在外地读书,因为想家,所以打电话回家

    爸爸接起电话,方方听到爸爸声音就哭了,爸爸要方方不许哭,要她坚强。于是方方许多心事都吞进肚里,以后对家里说的事情只有喜、没有忧。渐渐地,爸爸感觉越来越不了解方方。

    诸如此类的场景,好像为了维护表面的关系,所有个人的情感都是可以被牺牲的。只要表现出「政治正确」的行为,一个人内心如何波折,那都不重要。

    §2.

    愤怒需要发泄的对象,

    但愤怒的人可能找错对象

    然而,舍不得和一个人的关系,展现出貌似宽恕的行为,跟发自内心真正的宽恕完全是两码子事。

    这个道理不管对亲密关系、人与人、种族与种族、国与国都适用。

    过去千百年的华人社会,许多世代都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度过。有太多女性受到伤害,但她们却受制于道德教条,只能隐忍。

    隐忍背后,许许多多的伤都没有得到医治。

    这些伤引发的痛苦,痛苦造成的悲伤与愤怒,依旧洋溢在我们生活的空气中。

    进而,当我们无法对我们真正要究责的人究责,往往就会出现许多替罪羊。

    就像有的人被前任所伤,在下段感情中,她会将某些没有回敬在前任身上的气,出在现任身上。

    于是有些男性,他们其实并不重男轻女,他们很尊重女性。

    但在某些伤痕累累的女性看来,这些男性从出生就带着原罪。

    从这里,我们就能了解为什么某些女性在结婚之前,对男性的要求非常现实。

    某种程度上,那是因为社会过往的经验告诉她们,男性很有可能会对她们施加伤害,所以为了保护「可能造成」的伤害,她们提前做好保护措施。

    这种伤痛以一种集体潜意识的方式潜藏在社会中,导致某些独生女,明明出生在一个父母都很爱护女儿、尊重女儿的家庭,她们对男性还是充满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男性不管作到什么程度的平权,恐怕也很难真正让这样的女性满意,因为她内心还有着不安。

    如果有人想要打破这个局面,首先必须认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也许妳曾经受过父亲的折磨,但你眼前这位男性,他不是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才是妳仇恨的对象。

    也许妳曾经被某位长辈性骚扰,但你眼前这位男性,他不是那位长辈。那位长辈才是妳讨公道的罪犯。

    也许妳身边的叔叔、阿姨成天说妳是大龄剩女,拿妳没结婚当玩笑。但你眼前这位男性,他不是那些叔叔、阿姨。那些叔叔、阿姨才是妳唾弃的对象。

    §3.

    宽恕不是「你不好,我原谅你」,

    而是谋求正义

    宽恕的起点,是我们重新对人展开认识。

    我们认识到:人是不完美的,人会做错事,人性中也有阴暗的欲念。

    其次,这个人必须抱着不被宽恕的决心,寻求正义而不是寻求宽恕。所以对于某些人,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宽恕对方更重要。

    进一步说,善于情感勒索的人十分善于交易式宽恕。通过受伤这件事,作为勒索别人的手段。而且可能好几年过去,当对方干了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会旧事重提,让对方屈服。

    这时被勒索的一方,并没有被宽恕的感动,而勒索的一方也没有因为宽恕而放下。所以说这种宽恕是无效的。

    如果今天你遭遇这种情感勒索,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寻求适当的惩罚,而不是被动接受勒索。

    比如我们看到新闻,有人因为贫穷偷了餐厅老板的钱,多年后他回去还了几倍的钱,还加上认错。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解脱。

    总而言之,宽恕的作用是对自己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也就是我们可以宽恕,但那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要配合我们,达成我们想要的效果。

    如果出于愤怒,那就以正义的方式展现愤怒,或者以寻求正义为目标去实现我们的愤怒。

    对纳斯邦而言,唯有实现真正的正义,宽恕才能落实,愤怒才能真正得到化解。一颗受伤的心,才有时间痊愈。

    目前社会还在实现真正平权的路上,这表示还有许多正义没有得到伸张。比如目前独生女性想要给孩子报户口,并不是那么便利。

    有人对这件事,一开始想到的是会给小三机会,这背后牵涉到法律对女权的保护,或者其他对于通奸这件事的某些偏见,这都是社会正义必须慢慢落实的一环。

    与此同时,如果你是男性,你身边有一位受伤的女性,你是否愿意为她伸张正义?

    如果这样的男性不够多。如果许多人还是看到潜规则发生,仅仅只是当成「正常的」社会现象,息事宁人。

    那么许多受伤的女性,她们的愤怒就无法得到安抚。

    社会继续不存在真正的正义,就不可能带来真心的宽恕。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两性平权能实现?

    也许你信。

    我不信。

    况且,无论你信不信,希望你能站在维护正义的那一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勉强自己去原谅,得到的往往不是原谅,而是勉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fs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