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进》
《精进》写于采铜,算是一个知乎的大V。知乎在2012~2013年之前回答的文字质量其实很高,同时也有不少人乐于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采铜就是其中一位。采铜的文字偏向理性派,缺乏文学底蕴浓厚类的排比和抒情,许多概念和想法的表达相对而言全面但不精简,和当下网上常见的白开水类文笔有较大的差异。
对于采铜的文字,影响最深的就是按照收益和半衰期来分析需要做的事情。即时享乐是高收益短半衰期,当下的感觉很不错,给未来留下一个还不错的回忆;而刷微信朋友圈则是低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即便是刷一天,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的快乐,对于自己后续的生活和工作也无法带来多少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精进》,出版社给了一个能鸡汤的副标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其实这句话在知乎上面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典故——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女生在知乎上面提问,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点,只是知道自己希望有钱,希望进入更高的圈子,希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该怎么去做。问答里面有一位“恶喵的奶爸”回答说,这种思维很局限,因为容易苟且。
而采铜的《精进》,大概可以帮助许多人逃离这种苟且的状态吧。
全书摘要
《精进》一共将全书分为了七到八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内容相关而拥有不同的侧重点。
关于时间
在时间相关的模块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上文提及过的半衰期和收益程度来进行分类。收益程度即可以获得的快乐、感受、学习到的新知识的总量大小,整体而言,在享乐方面,看电影是比刷朋友圈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在运动方面,跑步或者游泳比走走路带来更大的收益。半衰期强调的是收益可以持续的时间,即时享乐的大部分都是今天爽完,后续得到的收益基本没有的情况。大致来上可以把日常的很多行为都通过这个标准来进行分类:
高收益长半衰期:阅读一本好书、上有价值的课程、做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等等
高收益短半衰期:暴饮暴食、玩游戏、看网文
低收益长半衰期:运动、规律的阅读、公开课和教学视频学习、每日计划和总结
低收益短半衰期:刷网页、刷朋友圈
时间使用的核心在于,尽量做高收益长半衰期和低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尽量避免做低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总体收益越来越多,同时质量也越来越高。
每天抽时间去面壁:所谓的面壁其实就是冥想的意味,自己观察自己的情况,自己去质问和评价自己每天做的事情,最后让自己后续的表现越来越好。
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业余爱好:通过爱好的培养,让自己有一个可以舒缓的时间和空间。
关于目标
争取将爱好形成生产力:把消遣的事情变为可以赚钱的工具,或者说可以让自己拓宽自己人脉和渠道的方法。
如何行动
在行动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大概在于,需要把很多事情当成一件作品一样来做。也就是说考虑头尾,也要作为一件物品,可以让自己后续持续的去了解,去体会,去知道自己当时实际的情况。
把批评当作一种信息来对待。
从多种角度反思: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陷、意义
关于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多向自己提问
锻炼思维
思维的锻炼一直是意见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很多书籍一直在强调的方面。实际上核心还是在于触类旁通,如何通过各个不同行业和专业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论体系。实际上这个方面也是自己特别希望进行了解和学习的一点。
简洁化
关于努力
培养自己成长型性质: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就可以变得更好。
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万一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才能又能怎么办?)
不苟且,做到极致
关于成功
通过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自己的使用方法
《精进》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内容,各色各样,对于自己可以参考的价值和方向也都会不太一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去用心思考哪些部分对于现在的自己是有用的,可以做到做好的,显得尤其重要。
以下是我认为自己可以去尝试做的事情:
尽量做长半衰期的事情
如上文所述,长半衰期的事情无论怎样都不会很坏,即便是一个长半衰期的快乐,也可以回味无穷。此前自己无限般细化《半泽直树》和里面的堺雅人。现在看来,每一次看的感觉都不错,而后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力量,这些力量也是可以给自己提升,让自己面对生活的苦难有更多可以接受的地方。
另外就是控制自己的食欲,控制自己希望发泄的时刻。这方面其实也越来越变得不难,自己现在连玩游戏的时间都特别的缺乏,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只是对于无意义的刷屏需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必要的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多么没有意义,然后就尽量,不去做,提升自己时间的利用价值。
自我对话
个人认为的自我对话其实就是冥想,虽然冥想和自我的对话从本质上是有不同的——冥想核心是对自己的观察,站立在中立的,不带任何杂质的观察,观察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觉,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我对话讲究的是分裂,让自己从多个角度去评估,去质疑,去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
只是对于自己来说,一方面需要保持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另一方面时刻给自己足够的角度挑战也是很必要的,而时间,也就那么一点点。于是放在一起去做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行为。
过去的自己可以保持大概40分钟的端坐和思考时间,最近偶尔尝试一下,有二十分钟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自我的拷问似乎还是可以起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少一些出差的效率,和自己的集中程度起到作用。有作用,其实就可以。
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说,与自己的对话属于某种程度的分裂,自己先把自己分成至少三个人,一个纯下意识,一个感性,一个纯理性。下意识的自己就是第一视角的自己,纯理性的自己是理想化的最为完美的自己,而感性的自己则什么都不做,只负责关心自己,心疼自己。然后三个自己就在脑海中就各种事情展开探讨和……一般来说就是纯理性的自己批评第一视角的自己。
业余爱好/以爱好赚钱
自己自从工作以来,业余爱好已经基本逼近零了,原本的纸膜制作,原本的健身锻炼,原本的长跑,都因为某些原因逐步退出舞台,剩下的又有什么呢,没有什么了。许多东西,没有什么了,大概可以保持一个比较空杯的状态,再考虑重新开始吧。
然而,另外一个方面,自己又哪有什么机会培养一个业余的爱好,并且考虑用爱好来赚钱呢?至少目前来说还是看不见的。写字,或者策划,或者咨询,可以多少考虑,算是一个。自己还需要努力。
努力作品化
作品化的努力是自己特别愿意尝试的一个方向。把自己做的很多东西都尽量作品化,而不是散乱在四处的莫名资料。也要把自己阅读过的书进行作品化的梳理,至少,对于自己来说等同于思考过,也整理过,有思考有整理的东西,多多少少才能算是我自己的东西,才可以利用,使用,自己的半衰期才会更长,更有价值。
面对批评
如何面对批评某种程度上算是在职场的一门必修课,自己大致上已经可以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心态。但是采取的方法是屏蔽,而不是接受或者反思。屏蔽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仿佛就是把自己分裂掉一样,当下在接受各种窘迫情况的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另一个脸皮厚的,不知所谓的自己,所以可以承受过去。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呢?其实我是不知道的,理性的自己是不知道的。而潜意识的自己知道,那一个自己,会在我下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时,不由自主得,躲避开去。
只是,这个过程,确实太慢。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是低下的,动物性的,并非人性的。人性的东西更多一些,更强一些,会有更好的结果,吧。
挖潜/培养自己的特质
其实书本不去写,也知道这一点极端重要,只是自己尚不了解到底该怎么去做。
终极价值的追寻
这一点而言,依旧是一个自己并不是太理解,而又比较含糊。只是知道自己必须去追寻,去了解,甚至通过流浪。只是依旧很明确的一点在于,自己还是需要做好的,还是需要一点点做到,做成功,做出自己应该做的选择。而后才能达到自己应该达到的状态。
这些,以上,都是自己应该去做,并且好好做到的事情。
加油
总结
《精进》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很庆幸自己在一个好的时代,知识和观点的传播变得不再困难,通过互联网,认识了李笑来,刘未鹏,同人于野等一系列对于学习颇有心得并且愿意分享知识和想法的人士。
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与他们类似的一员,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让更多人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