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惊”
一般是吃惊、受惊的意思,但我觉得,这里或许更应该是“意外”的意思。比如,惊喜就是意外之喜。那么,“宠辱若惊”,就是无论受宠还是受辱,都会让人觉得意外,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
我们先来讲一讲这个“宠辱若惊”。
什么是宠?
比你地位更高、更有权势的人,对你非常好,就叫宠。宠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礼遇。换句话说,你被人宠爱,说明你的身份比他低,你在他之下。这就是“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得到的觉得很意外,心想:“我怎么会受宠了呢?”更害怕自己会失去这份宠爱。失去的也觉得很意外,因为他原以为自己会一直受宠的,结果不但不再受宠,反而还受辱了。这时,他也觉得很痛苦、很失落。明明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所以“若惊”。
过去,我也觉得受宠和受辱是两回事,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它们原来是一回事。所有得宠者,其实都是在受辱。
我举个小小的例子。过去,我在教委工作过一段时间,办过报,帮过一些人。后来,我帮过的人里,有个老师,他经常带上老婆孩子,买点小东西来看我。后来,他对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我这才明白,他把我对他的好,当成了我的一种施舍,一般人觉得我在宠他,他反而觉得:“凭什么你这样对我?”所以,不管我对他多好,他都觉得我在侮辱他。有些人,当他当着别人的面巴结你时,心中其实是有屈辱感的。这说明,不要轻易给别人一种他不需要的恩赐和关怀,因为,这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
我再举个例子。过去,我们一旦出去吃饭,就会把没吃完的好吃的打包,拿给一些没一起去吃饭的人。但后来我们就不这么做了。因为,我们发现得到这些饭菜的人并不高兴,也不觉得光荣,反而把它当成了一种侮辱,觉得“凭什么我要吃你剩下的东西?我又不是吃剩饭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很好,你去关怀一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而且又没有用对方法的话,就有可能让对方觉得很不舒服。觉得“你凭什么这么对我”。很多人之所以不懂感恩,就是因为这种心态。受宠、得宠之后,他会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下,有一种屈辱感。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即使好心帮助别人,也要注意分寸。一定要给予别人他需要的帮助。
尾巴放哪里?
有个故事很有意思:唐僧很细心,他老是照顾弟子们。有一天,他发现孙悟空的裤子上有个洞,就默默地把洞给缝好了。但第二天他一看,发现怎么缝好的洞又开了?他就再一次把洞给缝上。第三天又是这样,他就又缝了一次。他虽然无怨无悔,但孙悟空后来火了,他很不耐烦地说:“师父,你不要多管闲事行不行?你把洞给我缝上,叫我的尾巴往哪里放?”
不需要
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觉得自己是无怨无悔地付出,但事实上他们做的是对方不需要的事。别人不需要你这么做,你却这么做,反而给别人添了麻烦,让别人不开心。
一定要分清楚,你该不该这个时候对别人好?他需不需要你对他这么好?不要盲目地、施舍一样地帮助别人。
受宠都这样,何况是受辱呢?所以说“宠辱若惊”。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雪漠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