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怀疑这句古训是坏人用来麻痹好人的花言巧语,让行善的人心甘情愿地被骗还不自知。所谓因果循环,我们真的能等到善恶报应来的那天吗?
我常怀戒备的心去揣测身边的人或事,并非我生性多疑,只是我深知这个社会人心不古,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使得很多意料之外的祸事无征兆地落在你头上,令人猝不及防。以我的年纪并未经过多大的不幸和灾祸,说出这些话未免难以令人信服,可是我读过很读书,也看过很多事,接触到很多人心,也常常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有机会会不会成为一个恶人?人性是不能拷问的,因为它不配。我是学经济的,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难免会用最直接的利益天平做杠杆。做一个恶人成本低,见效快,回报诱人,你只需要满足自己最纯粹的欲望就行了,其他的一概不用考虑,是典型的低投入(甚至零投入)高回报的行业;而做一个好人成本太高了,你不仅需要考虑法律道德的条条框框,有时候还得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不喜欢的事,甚至还得不断磨炼心性,提高自制力抵制诱惑,对身心有着很大的考验,即使这样偶尔也会犯错,一旦犯错还饱受良知的谴责,到最后还不一定能保证这一辈子不做错事,无疑这是高投入(甚至得花费一辈子的时光)低回报(从现实利益上来说)见效慢(有的行善到死都不一定被知道)的行业。好像这样说来,全社会都该是罪犯的天下,世界不该早就灭亡了吗?
为何即使做好人这样辛苦,我们大部分人仍然愿意在这艰难的道路上前行?当我想到这一点时,也是很困惑,做坏人那么简单为什么这个社会却仍教人向善?
我今年过完年后开始了北漂生涯,在找到工作之前一直居住在小姨家,直到三月中旬才从小姨家搬出来,租住在小区里一对老夫妇家。小姨喊他们李叔高姨,我则喊他们李爷爷,高奶奶。我从小姨那里听到他们的故事,李爷爷他们是从东北来的,但是现在一口京片子,大概来北京几十年了吧,他们在北京也没有房子也是租住的别人的房子,本来是可以买套房子的,但是被干儿子骗了,而且一骗就是十多年。据说他们以前有过一个儿子后来死了,老两口上了年纪就没有再要孩子。李爷爷没退休前有一手好厨艺,在北京某个饭店做主厨,他的干儿子就是那个饭店的老板,可能为了留住李爷爷认了干亲,一口一个爹叫的老爷心里美滋滋,也冲淡了丧子的痛。这一声爹喊起来,竟十年没有发过一毛钱工资,只有不断地承诺,“您就安心地住着,我给您养老”,老爷子被这信誓旦旦的亲情感动了。直到那老板欠债逃跑,李爷爷才明白叫了十年“爹”的干儿子说没就没了。好在老两口原来在东北的工作单位还按月发着两千多块的退休金,交了房租一千五老两口省吃俭用勉强够生活。可以说两位老人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到晚年还是善良如初,碰到谁家有困难的还是会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去年楼下住进来一对来京务工的夫妻,两人都是好吃懒做的人,好好地工作嫌麻烦没做几个月辞了,临走了借走老两口一千块钱。后来跟我小姨提起这件事还说这钱本就没打算往回要,他知道这两人什么德行,但是真的有困难也得帮啊!小姨气不过非要吵着打电话问他们要钱,老爷子一挥手:“唉,算了”。李爷爷和高奶奶都将近八十,互相说着两个人无论谁先走另一个紧跟着就走,绝不独活。他们互相搀扶着走了一辈子,没害过人,没坑过人,一辈子老老实实,像他们这样善良的人,却偏偏遇人不淑,常常碰到一些恶人。他们这辈子应该等不到善报来临的那一天了,可是在我观察他们的每一天平静的生活,真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早上天气好的时候,李爷爷回到楼下打扫,高奶奶则看早间新闻,周末出去和老友们聚会。如果不是知道他们这么艰难的过去,我是绝对看不出他们和楼下那些儿女双全的老人有什么区别的。
好了故事听完了,标准的善良孤寡老人经历悲惨人生的剧本,回到我之前提出的问题:既然做好人这么难为什么我们还要做好人?好人的故事不一定都是完美结局的,那么你还要选择做好人行善事吗?说实话,我从前一直以为一昧的老好人只是蠢货的懦弱行径罢了,但是这个把月下来,我几乎想狠狠地扇一耳光在自己脸上。我们做好人行善事即使就是做个不作恶的普通人也都不是为了去对抗世界上的恶,只要在老了的时候能够对抗自己的内心拷问,这一辈子是不是从一而终坚定着“学为好人,学做善事”,那样的晚年无论境况多么不堪,大概也能问心无愧地平静走完,所以到那时候善是不是真的有善报已然无需介怀或者说求得俯仰之间的坦荡就是对我们行善最大的善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