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菲猫与小丸子
前两天在考古某访谈节目,看到这个:
如今大火的相声演员岳云鹏,14岁到北京打工,保安队的第一个月,他的工资被克扣一空;刷过厕所,干过电焊,做过餐馆服务员。他被人糟糕地对待,因牵强的借口数次被辞退。如今被誉为“相声阿甘”的他,已经可以将自己经历过的不如意转换成让观众捧腹的包袱,比如刚到北京打工,穿的是穿没鞋底没鞋帮只有两根带子的“疑似鞋”,他毕业的“北大”是“北京大兴庞各庄”……能做到这样,他必定是已经对这段经历释然。
可是在节目里,他讲了一件事情:他15岁那年当服务员,一次接待中,酒水一栏写错了,这时,顾客就不愿意了,骂他,各种侮辱他,他把好话也说了,各种赔礼道歉,也愿意自掏腰包为他免单。可那个顾客一直纠缠了3个多小时,旁边却没有一个人说“差不多得了”。
岳云鹏对着镜头说:我心里还是恨他,我特别恨他。
那张从来都是说笑着的脸庞就这样落下了眼泪,一颗一颗,根本止不住。
这么多年过去了,伤害还在心里。
挫折教育根本是个伪命题,那些以爱之名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当你给孩子的所谓的“教育”伤害了他的自尊自信,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那么你给孩子的就不是教育,而是伤口。
这些被挫伤的地方不会变成孩子最强壮的地方,反而会成为最脆弱之处,影响孩子的一生。
跟这种名为“挫折教育”实为“挫伤教育”异曲同工的,还有很多啊。
严防死守一颗糖,围追堵截一块雪糕,孩子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匮乏感如影随形;
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见识以及多元化的体验,但是因为怕孩子因为生活条件好、被宠坏,就一直强调爸爸妈妈挣钱不易,强调家里不富裕,在各个角度全方位地贯彻“穷养”——如果生活有颜色,那么这种生活体验就是灰黑色的,也是成年后即使物质丰富了也无法弥补的;
还有,在本该给孩子亲密的年龄,以培养独立性的名义把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送去学校寄宿,那种手足无措的茫然和无助,你真的替孩子想过吗?
养孩子养的这么违背人性,你累不累?
你跟孩子有仇吗,要这样为难他折磨他?
你想过吗?
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都自然而然地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啊!
健康问题上的头疼脑热,学习的压力,同学之间的亲密与隔阂,友情与嫉妒,等等,处处都有危机,处处都可能经受挫折。
这些自然的挫折就足以让我们变得坚强,没必要人工地制造一些挫折来锻炼孩子了。
再想想自己,你在工作中也可以体验到很多挫败感吧?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差距,同事间的竞争,业务指标……
当你回到家,是希望家人恶狠狠、凶巴巴地对你,以增强你面对外界世态炎凉和艰难险阻的能力,还是希望他们体谅你的不容易,和颜悦色、温柔体贴地对你?哪一种态度能够真正使你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强大更加坚韧?
所以我们真正要给孩子的,与其叫“挫折教育”,不如叫“受挫后教育”。
在孩子经历了不如意的事情之后,最不需要的就是你雪上加霜的再给他挫败感。
你的理解与接纳才会让他安全感十足,你的鼓励才会让他建立信心,你的支持才会让他勇往直前,你的恰当帮助才会让他重拾勇气。
只有曾经被温柔对待过的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去超越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