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志红老师在得到又开课了。上一次课程已经是600多天之前了,时间过太快,还没有好好消化那次课,这次的课程就果断入手了。了解自己,才能好好生活吧。
才发现,今天是交作业的日子,平时没有写作,就干脆分享一点武老师课程里的重点吧。
具体意义上的自我,和事件中自己的具体意志紧紧绑在一起,因此没有多少空间。
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就像是一个容器,可以容纳自己在一个个具体事件中的意志,因此有了空间。
抽象意义上的自我是否形成,会导致压力与情绪管理的严重不同。
很多哲学家都会说:只有生死,才是大事。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1] 就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然而生死其实无处不在,我们有肉体生命的生死,也有心理层面的生死。
例如,容易崩溃的人,他们容易执着于具体的细节。这是因为,他们围绕这个细节发出了自己的意志。然后,这个意志就是一份独立的生命了。意志实现,就意味着这份意志活了;意志失败,就意味着它死掉了。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抽象意义的自我形成前,人必然会有这样一种逻辑:
“我”,等同于自己发出的任何一份具体的意志。
人人都怕死,所以一个人的心理是这种水平的话,自然也就执着于细节。可以说,这种水平的自我,是具体意义上的自我,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自我。
相反,一个有抽象意义的自我的人,会有另一种逻辑:
每一份意志,都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我”自身。
所以,任何一个具体意志的生死,就只是这份具体意志的生死,而不是“我”的生死。
科胡特说,内聚性自我的形成,是心灵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情绪承受能力的关键,因为情绪的惊涛骇浪,只会让内聚性自我晃动,但不会轻易导致自我的瓦解。
内聚性自我中,有一种向心力,一个人的心灵碎片,都可以被凝聚在一起。这种向心力,是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之上。
内聚性自我的内核,是鲜活流动的生命力,它也有一个外壳,但这个外壳就像是皮肤,和心灵的血肉自然连在一起,具有弹性和交互性。于是,当外界出现压力时,不仅不容易被压垮,还能和外部世界有充分的互动。
如果有严重的情形出现,一个人的自我被严重攻击,皮肤被撕裂,内核也遭受创伤。但因为有内聚力在,心灵碎片仍然可以重新组织在一起,获得新生,还可以更成熟,更强大。
那么,内聚性自我是如何形成的呢?
简单来说,一个人需要获得一种感觉:真实地展现意志,并深信,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
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这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我已经活下来了”的基本感觉,它形成后,一个人就从一个个具体意志的生死中解脱了出来。
我们经常讲存在感,这个词有点玄妙,如果换成“我已经活下来了”,就好理解多了。当这种感觉产生后,一个人的焦虑就会减轻,变得自在起来。
所以一个人有没有自我,远不是压力和情绪管理这么简单,它还有更有魅力的部分。
得到的专职作者贾行家老师有一个很有诗意的表达。他说,在他的观察中,那些有自我的人,就像是一尊尊的“小神”,他们不仅自在,还充满尊严感和完整感。
我的这门课讲述了自我的诞生与发展,但重点是阐释自我的诞生。这门课不仅会为你讲述清楚自我诞生这件事,同时还会带来一些副产品:更好地管理压力与情绪,同时也变得更自在,更有尊严和完整感,宛如一尊“小神”。
当然,真做到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至少我们可以先在认知上完善这一部分,初步有所体验。此外,相信你已经有很多关于自我诞生与发展的体验,那我们的课程会帮助你深化,并系统地认识这一点。
在这门课程的讲述中,我会使用精神分析中关于孩子如何在和父母的三元关系中发展出自我的理论,其中涉及到的案例大都是我常年心理咨询的临床案例。同时,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成长经历,我至今也仍然面临着自我诞生与发展的议题。
所以,我们一起来走这段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