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莉姐一同去吃午饭,饭吃到一半她接了一个电话,是某节目工作人员打过来的,通知她儿子周六去省剧院参加喜剧春晚的复试。刚挂完电话,莉姐就略带抱怨的说道,怎么还有复试哟,搞得好麻烦的。
我在一边很是不解,一般在这种时候不都是孩子更容易抱怨嘛?于是,便玩笑着说:“只要你儿子愿意去,你怎么还不乐意了呢?”她回我:“你不知道,我是担心我儿子太辛苦了。他周末就没好好休息过,平时在学校上完课晚上还得在外面上课。而且他最近在网上学日语,坚持每天打卡,昨晚我去叫他睡觉,他都跟我说:妈妈,我把这个测试题做完了再睡。”
是了,莉姐的儿子珈珈绝对算得上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了,人称“别人家的孩子”的那种。不仅仅在学校里的文化课成绩优异,艺术方面也是个顶个的棒,学声乐,弹钢琴,练朗诵,样样不差,听说连《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元素周期表》这样的东西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而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莉姐他们家并没有对珈珈有很严格的学业成绩的要求,课外兴趣班也是珈珈自己主动要求想要学的。
我一直都认为所谓“好孩子”不是逼出来的,也一度怀疑是不是孩子天生就会和家长“唱反调”?
好像很多时候家长越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少玩游戏看电视,别早恋,孩子就越是会贪玩,早恋,不爱学习,并且因此与父母发生矛盾。反倒是家长管得松一些,少一些,孩子反而少一些激烈与叛逆。
当然,这是十分片面的看法!但是,不无道理。所以我觉得教育孩子一定不能简单粗暴的要求他要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尽量尊重他的意愿。可是,正如那句话说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做起来又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因此,我对于莉姐究竟是如何教出这样的儿子十分的好奇。我放下手中的鱼汤,认真的向莉姐“取经”,莉姐给我讲了一个他儿子学钢琴的小故事。
在珈珈才刚开始学钢琴没多久的时候,他差点放弃这门兴趣,原因在于他的钢琴老师硬性要求每天必须练琴两个小时,并要求家长监督与反馈。这样的教学风格与方法让珈珈难以接受,并因此不愿意再去老师那里上课。相信大部分家长在这种时候大概会或逼迫,或诱哄着小孩一定要去上课吧。
可莉姐没有。她很平静地对珈珈说:“儿子,如果你今天不想去上课,没关系,妈妈帮你请假。可是你要弄清楚一点,你是不喜欢老师还是不喜欢钢琴了?如果你今天不去上课了,那妈妈问你,你以后还想弹钢琴吗?”珈珈立马回到:“我还是要弹钢琴的。我只是不太喜欢那个老师,不想去那里学钢琴了。”
既然弄清问题症结在于老师的方法不适合孩子,那么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和老师沟通也好,换老师也好,终究是没有将孩子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呀!
我觉得我从没有如此崇拜莉姐!这样的做法多么难得,大部分家长很难做到吧,易地而处,我觉得我是做不到的。
“你当时怎么做到那么平和的和你儿子沟通啊?换做一般家长我估计第一反应都是责怪孩子不听话吧。”我继续追问。莉姐回我:“因为我相信我儿子,他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情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钢琴是他自己想学的,他不会无缘无故就放弃。我了解他。”
莉姐继续向我传授经验:“其实就是我信任他,了解他,我知道他不会辜负我的信任,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决定去做的,我们支持他就好了。”
是啊,信任孩子,了解孩子,他是不会辜负这份信任与了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