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文分享|孙北国:马云说的“计划经济”,是大势所趋!

好文分享|孙北国:马云说的“计划经济”,是大势所趋!

作者: CFO良师益友公益项目 | 来源:发表于2017-08-17 13:42 被阅读17次

    本月12日,原北京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现年78岁的老教授晏智杰发表了一篇《应当警惕计划经济思维的回潮》一文,晏老在这篇文章中把马云曾在两次公开场合提到的“计划经济”说成是一个笑话,因此这篇文章在网络上疯传时被加上了一个更吸引人的标题《78岁北大教授批马云,很可笑,要警惕计划经济回潮,经济学界要主要防止左》。本文提出相反观点。

    一,马云两次公开场合是怎么讲计划经济

    第一次,《2016世界浙商上海论坛》

    马云讲:马克思主义讲到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哪个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数据的获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中医的医生在没有发现X光和CT机之前,我们是没有办法把肚子打开来看一看,所以中医的号脉、望、闻、问、切成了一种独特的指挥系统。但是X光和那个出来以后,发生了天翻地履。相信数据时代,我们对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数据的明确的掌握,就像经济世界我们将会有一个X光机和CT机,所以30年以后将会有新的理论出来。

    第二次,2017年贵阳数博会

    马云再提计划经济去年我提了一个观点,我说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将进行重新定义,我们在过去走的五六十年,大家都认为市场经济要比计划经济好很多,但是我个人觉得未来三十年,市场经济和计经济将会被重新定义,我这个观点在国内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一致批判,大家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

    “这里我自己告诉大家,我指的计划经济,不是那时候苏联的计划经济,也不是中国刚开始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是,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我想问大家,如果这只无形的手你愿意摸到,你愿意做计划吗?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万物互联时代,人类取得对数据的重新处理以及处理的速度的能力也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不管是A1也好,M1也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说明的一个问题,由于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透明。由于大数据,让计划和预判成为可能。

    二,经济学家们是怎么反驳马云的

    钱颖一:计划经济已经失败(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演讲),“二十世纪全球经济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人类尝试用计划经济替代市场经济,希望创造效率更同时分配更加公平的经济运多个机制,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不仅与发达市场经济距离越来越大,而且无法与新兴的市场经济竞争。到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几乎所有的计划经济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是这个历史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子,而且是突出的例子……

    吴敬链:有了大数据,就可以搞计划经济了?这个说法非常可笑(今年4月16日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演讲)

    “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的完全性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分散产生的,怎么可能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到一个重要的制定经济计划的机关,然后得出结果呢?

    我过去工作是跟国家计委在一块的,有一年我参加计划制定工作,发现了这样一件事。

    计划委员会的工作是要把下面上报的信息集中起来,但下面上报的时候,所有的产出信息都会少报,所有投入的信息都会多报,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计划委员会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就要在下面上报的相关数据上砍一刀。那基层也知道计划委员会要在数据上砍一刀,所以它就会比本来多报的数据还要多一点。这就叫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你说这个事怎么解决呢?

    有人说用现在的大数据和计算机来收集这个信息,建立全国网络,这个罗马尼亚做过,苏联也做过,七十年代网络就建成了,都没有成功。所以说有了大数据就能搞计划经济,这个说法是非常可笑的。

    张维迎:大数据也代替不了企业家的创新(今年4月1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开学典礼演讲)

    有人认为大数据的出现可能会使计划经济重新变得可行,这完全是错误的。为什么?硬知识和数据尽管对企业家非常有用,企业家决策时确实也需要数据,但这些数据是谁都可以得到的。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一定是超越这些知识和数据的,也超越我们现在讲的大数据。仅仅基于数据的决策只是科学决策,不是企业家决策。企业家必须看到这些知识和数据背后的、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且不同企业家看到的东西可能完全不同。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配置稀缺资源,假定资源、技术和偏好给定,然后根据目标去选择手段。实际上,市场真正最重要功能不是配置资源,而是改变资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组织形式来改变资源的可用程度,甚至获得全新的资源。这些改变就是我们讲的创新,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创新带来的,这种创新不是数据能提供的,包括大数据。

    “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基于统计模型,不是基于计算,而是基于自己的心智、想象力、警觉性、自信心、判断和勇气。任何可以通过统计模型做出的决测,都不是企业家的职能,只是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毫不奇怪,企业家的判断通常是常人不能理解的。”

    晏智杰老教授:“马云的说法就是个笑话”,(8月12日《应当警惕计划经济思维的回潮》一文中)。

    “马云最近说,过去一百多年人们都崇尚市场经济,但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变化,究其原因就在于数据获取,大数据获取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把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计划经济越来越大。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笑话。它不仅混同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在于能否获取大数据;而且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大数据原本是市场经济发达的产物,也是可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工具,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历史早已证明,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充分可靠的数据,则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性根源。不难设想,一旦倒退到计划经济时代,在长官意志支配下(请注意,这原本就是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到哪里去获得马云所中意的大数据啊!“

    三,本文观点:马云说的计划经济是大势所趋

    马云说的计划经济,不仅不是笑话:而是大趋势、大势所趋。经济学家们说的都是都是总结和分析的道理,但不是趋势。

    区别在于:马云讲趋势。学者讲道理。用道理来评判趋势,显然没道理。讲道理的,源于对过去的经验总结和基于现实的对比分析。讲趋势的,源于洞察社会经济核心支撑要素和资源的演变而产生的未来判断。

    四,从农业未来,看大数据计划的必然趋势

    外行讲互联网,底气不足,也不一定对。下面,从农业的未来,论证一下马云说的“计划经济”一定是大趋势,站在农业角度谈,有底气,敢较真。

    创联新农业智库专注于三农理论和战略研究,由于对未来农业、农村战略定位和演变趋势的研究,又延伸到农业与工商业、农村与城市的关联性研究,延伸到资源与要素的聚合、获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从而对未来的农业农村战略走向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了一些系统性的研究和思考。也沉淀出了系统性的理论与战略。

    创联新农业智库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中国以至全球农业的可持续未来,一定是大数据体系支撑的宏观与微观统筹的计划生产和计划消费

    现在农业、农村面临诸多迷茫和困境难破,从上到下都在讲供给侧改革,但怎么改?向什么方向改?还鲜有突破。三大主粮全面爆仓,粮价大降却还高于国际市场,总量调控失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翻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出版的相关报告,那时就预侧分析到2020年国门人粮食总需求为5.8——5.9亿吨。可是,2016年粮食总产就达到约6.2亿吨,再加上连续几年的计划内进口和大量的自由化无计划进口,造成国库大量积压。宏观失控造成国家财政千亿资金浪费和土地资源的过度浪费使用。

    现行市场经济体系下,不仅是粮食,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等,未来几年都将进入什么都不好卖,什么都卖不出好价钱的境况,各类农产品超饱和状态带来的市场低迷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三农改革最难忍受之痛,大枣、西瓜、苹果、葡萄、橘子、山药等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会在不同地区继续上演过山车的大起大落,甚至只落不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体系支撑下的农业及农产品的宏观与微观统筹的计划生产和计划消费体系的建立和运营,才是解决农产品无序竞争导致的浪费和保护农产品生产利益的最有效保障。

    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这个角度来研判未来趋势,马云说的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是非常对的。而且中国应当是全球最先开始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进行“计划经济”的国家。

    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与人口总数相比,我们的土地、林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却是非常短缺和匮乏的。节约利用资源,对生态环境进行最严格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无疑是未来中国最重要的国策。那么,从这一点上来判断趋势,从农产品种植生产到加工运输消费的全过程中,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导向,将不再是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消费需求,不再是生产者和生产品之间的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竟争,不再是以牺牲资源、浪费生产力要素为代价的优胜劣汰,而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和生产力要素,最大限度地追求农产品供给与消费的适度与均衡保障。

    未来的全人类的主流消费价值观都将是“适度”,而不是越多越好,这就是趋势。未来的大数据,是数据云的集成,然后通过数据优化和数据导引,全面科学有序高效的导引人类生活的未来。数据,必将如马云所说成为新能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

    大数据时代,让我们有了以更新更好的“计划经济”替代无序竞争市场经济的更高水平的生产与消费模式选择。当然,这个选择不是当下马上就可以解决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趋势已来。

    五、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本质背后的副产品

    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经济学家们的论述无不正确,但有一点大家都没有论述,就是市场经济下的副产品。

    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保证了市场更具活力,正是竞争下的优胜劣汰,才不断创造出100多年来的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是市场经济大放异彩的过程。但同时,这种优胜劣汰的无序发展模式却是以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代价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副产品。

    这个副产品在过去100多年,一直伴随着全球经济在竞争中浪费着,在中国也是相伴走过了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相信未来三十年我们拖着这个副产品,是肯定走不下去的。这个副产品的负效应,是地球未来不可承受之重。当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成为全球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要素时,这个负效应,就具有了超越其它多重生产力要素的一票否决权。

    未来,发展一定不再是第一要务,公平、有序、和谐、适度将成为全球社会与经济的主流价值观,这就是最大公约数。再出现往沟里倒中奶、西瓜烂地里、粮食过期,产品大量积压以至报废,就可能等同于犯罪而受到法规的管束和制裁。而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副产品。由此,自由竞争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向着更高水平的新计划经济演进。而且,以万物互联和大数据为核心的全新科技业态,将为这个演进提供强大新科技支撑。

    以我国经济若干个重要经济指标为例:

    ·钢铁年总需求约6亿吨,产能约12亿吨。

    ·煤碳年总需求约36亿吨,产能约60亿吨。

    ·汽车年总消费约2000万辆,产能约4000万辆。

    市场经济的背后是超饱和的生产性浪费——副产品的负效应。

    六、模式之争,实质上是范式之争

    几十年改革开放到今天,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留下了惯性经济思想的沉疴。思维逻辑还停留摸石头过河,以过去和现在看未来。在顶层设计层面,不是以“战略导向思维”以终为始的去进行战略思考……经济学家们和马云的模式之争,实质上是范式认知和思维逻辑的不同。把思想放在远端,以决胜条件来制定决胜战略,然后以战略定模式,才能有范式共识,相信对趋势就容易达成共识了。

    多个著名经济学家都对由于主流价值观和新科技演进带来的未来社会与经济核心支撑要素的演变趋势这么不敏感,对核心支撑要素演变而必然导致的未来社会经济结构将更多的向计划性的演变这个大趋势看不懂,甚至共同排斥其为笑话知识面如此陈旧,思维逻辑自我束缚,眼镜掉地上摔稀碎。其实,彼此的争论不在一个思维范式。讲的不是一个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云说三十年以后将会有新的理论出来,还真的说的有问题,不是三十年以后,而是现在开始,就需要这样的理论探索,中国真的需要可以导引社会经济走向未来三十年的新计划经济理论,这是不是能成为经济学家们和企业家的使命?

    明显可以看到,马云讲的“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根本不是体制模式回到从前,而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基于数据的更科学、更精准的资源配置和使用,以此触摸市场经济那只无形的手这一定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更深刻的一场伟大变革,尽管其深度、广度及核心环节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描绘清楚。

    科技不仅改变生活,也改变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以大数据系统支撑的未来“计划经济”,可能是一个集合了企业家创造力,政府宏观调控力和科技引导力的新的社会、文化、经济、自然和谐下的集成性“新计划经济”,这一点,中国有理由走在世界前列,这也是中国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们面临的新挑战。全球化的大数据应用浪潮,正势不可挡的汹涌而来。恐怕比马云预测的还要快,可能十年就将到来。三十年太久。

    敏锐感知社会经济核心支撑要素和资源的演变,并据此做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判断?还是更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站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是否就是今天中国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不同思维逻辑?如果是,这正好印证了张维迎老师的对企业家的评判。


    CFO良师益友公益平台】

    CFO良师益友公益平台由中欧良师益友导师发起,一个旨在鼓励资深CFO/财务总监去帮助其他财务人员快速成长为优秀CFO/财务总监的公益项目。目前已集结了4000+CFO,10000+财务经理,50000+基层财税人员。

    微信:CFOmentor

    微博:CFO良师益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文分享|孙北国:马云说的“计划经济”,是大势所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ng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