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你对我好,我就要爱你?
父母对子女够好吧,但是多少子女成了白眼狼?男生在追求女生的过程中,对女生够好吧,但是有多少女生最终给他发了“好人卡”?当你讨好一个人的时候,对那个人够好吧,但是最终那个人真的能跟你成为了朋友吗(甚至他可能对你无比厌恶)?
对一个人好,并不是另一个人爱你的充分条件。除非,你满足了我的依恋需要(也就是情感和爱的需要)。
心理学家哈洛曾经用幼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一只用铁丝网制成,在该母猴的胸前安装了奶瓶,提供给幼猴奶水;另一只用柔软的绒布制成,同样在该母猴的胸前安装了奶瓶,提供给幼猴奶水。幼猴被分成两组,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一组由绒布母猴喂养。结果发现,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甚至是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它们为了吃奶才迫不得已离开绒布母猴,吃完后便迅速地返回到绒布母猴这里。后面,即使绒布母猴不提供奶水,只有铁丝母猴提供奶水,幼猴们除了喝奶,依旧只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
铁丝母猴对幼猴们这么好,为什么幼猴们都不爱它?都不愿意跟它待在一起?绒布母猴即使不提供奶水,幼猴们依旧对它“不离不弃”?因为,对于高级动物而言,对爱和情感的需要,甚至比饥饿和干渴更强烈!也就是说,本质上,我们对情感的需要,要超过对物质的需要。
你对我好,但是,如果你不能满足我的情感需求,那么,你对我再好,我都无法爱你。
父母,可谓是竭尽所能地对孩子好!但是,为什么就是有很多孩子对父母很冷淡甚至仇视父母呢?我给你吃,给你喝,给你穿,供你上学,为了你,我什么都舍得,你为什么就是不听话?为什么在疏远、躲避我?这可能是不少父母内心的哀嚎。但是,你给孩子爱了吗?
可能你会说,当然,我当然给了!铁丝母猴也会这样说。问题在于,你给的爱,是以孩子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传递的吗?如果你不以我理解的方式表达出你对我的爱,那么我根本就不知道你爱我!我不知道你爱我,你没有满足我爱的需要,那么,我也不会去爱你。
为什么很多钢铁直男,他们费劲心思的给女生送礼物,各种示好,最终还不如渣男几句甜言蜜语好使?原因依旧是一样的,如果你没有满足我的情感和爱的需要,你就是那只铁丝母猴,我会收下你的礼物,然后,去找我的绒布母猴。渣男即使没有满足女生的物质需要,但是只要他满足了女生的情感和爱的需要,那么,他就变成了那只绒布母猴(可怕的是这是一只不怀好意的绒布母猴!)。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满足我们所在乎的人的情感和爱的需求呢?
首先,要学会把你的爱传递出去。也就是说,你要让他知道你很爱他。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啊!谁都不会读心术(读心术是骗人的),你不说,我就永远不知道。很多时候,矛盾的起因都是:我以为你知道,但是,你不知道。多说说“妈妈爱你”、“我都想死我家的小宝贝了”又不会死人,反而能让死人变活。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多进行适当的肢体接触,适当的肢体接触会极快地增加一个人对你的好感(注意要适当!)。恋人之间,没事多亲亲抱抱举高高就可以了。
其次,用你的爱去教会他如何去爱。很多人是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的,因为,没有人教他。很多时候,你不跟我说你渴了,我就不知道要去给你倒水;你不跟我说你难过,我就不知道要去安慰你;你不跟我说我需要你的爱,我就不知道要去爱你。你不提出你的需求,我就永远无法满足你的需求。被人需要是一种特别美妙的感觉,我满足你需要的过程就是我爱你的过程——请说出你的需要,让我有机会爱你。
最后,爱是一个持续行动的过程,没有终结。我今天爱你,是不是明天就可以暂时不爱你了呢?你今天吃饭,难道明天就暂时不吃了吗?你今天表达了对子女、父母、伴侣的爱,明天依旧要表达。正如你今天要吃饭,明天依旧要吃饭一样。况且,我们对吃饭的需求,远没有对爱的需求那么强烈。爱是一件每天都要做到的事情,我们生活在爱中,最终在爱中得到永恒。
我不需要你对我好,我只需要,你爱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