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目标是为了出发而非到达

目标是为了出发而非到达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2-03-22 07:51 被阅读0次

听到这句话,我就心中一动:目标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出发!

太有深意了,也绝对是创新思维。

我们一向都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制定一个目标,在一路前行的日子里,总觉得路途艰难,甚至还没有开始迈步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所以,目标对于凡俗子而言,很多时候有点镜中花水中月,甚至会觉得目标就是为了给老师、长者、领导看的,因为目标太“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很早我就从老师那里得到了这么一句凡人警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在我看来这个“志”也就是目标的意思,就是因为目标定下了却常常没有到达,所以我给自己贴的标了一个“无志之人”的标签,这种负面标签很多时候会影响我们往更高目标前进,不利于激发体内的潜能。

可是当我听到“目标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出发”这个观点后,我就豁然开朗了。若每个人都能深谙这句话背后的思维出发点,相信都能心甘情愿的定下一个个专属自己的“私人定制”目标。

这句话谁说的呢?鲍鹏山教授在解读他自己的《好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的。

该书内容相当博大精深,我听读中觉得最让我有触动的就是鲍鹏山教授对好的教育的4个评判标准,以及对目标是为了出发这两种观点。

一、好的教育的实质

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得到重视。如今“双减”政策已落地,减的是学生的作业量,减的是课外培训,那么家长老师都会有忧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可怎么办?延时服务也全面铺开,这“一减一延”双重加持之后,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真的能如绝大多数人所愿吗?

听完鲍鹏山教授借助对《论语》的解读,给出好的教育的本质,我从茫然恐慌无措的状态中,清醒了几分,前行的道路多了几分笃定。

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最根本的使命是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承文化,让更多的受教育者“被文化”。

这观点的源头来自于教育的集大成者孔子。

古代大教育孔子曾提出的“兴、观、群、怨”,它分别指向人的四种基本素质:

1.兴,激发人的生命力。兴是唤醒,是我们要让一个人通过教育被唤醒,让他的内心充满生命力,产生渴望做事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负,培养他的家国情怀。

从小的方面来说,让一个孩子产生写日记、写作文的冲动之后,动笔写就成为一种不吐不快的必须,而非硬着头皮完成任务。

这就是兴,就是唤醒。“兴”是对人生命力的唤醒,让一个人有情怀,让他打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互动。孩子心里没有不吐不快的东西,那他就没有一个写作冲动。现在我们缺少对于孩子自身生命力的唤醒,没有让他觉得生命应该是蓬蓬勃勃的、活泼泼的。

2.观,“观”就是看,你要能够博览群书,你要能够理解艺术,理解人类文化史上的成果,要提升阅读量,提升理解能力,提高人的判断力。

一个人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拥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所能的边界,你的知识面越宽,你所能到达的边界也越宽,你对人对事对大自然的判断力也最全面最客观最公正。

3.群,“群”就是你要有社会责任感、群体意识,你要有对社区、国家负责的精神,这是“群”的内涵。你不仅是为自己解决问题,更要为大家解决问题,培养人的责任心。

如今的时代,处处呼唤的“人要有担当意识”,不就是“群”的现代化解读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部分人虽然具备了足够的知识,也有相当高的能力,却冷心冷面,对一些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的事儿能漠然置之,就是缺乏群的意识。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非曰不能,不为也”,这应该就是教育的失败。

4.怨,怨可不单纯是埋怨的意思,而是启发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止是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发发牢骚、念一首诗等等。“怨”就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所以说,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分低能的人,那么多高学历、低情商的人,高知分子做出让人匪夷所思行为的现象。

二、目标是为了出发

我们常常希望孩子们能考满分,把这当作目标,不曾想鲍鹏山教授说目标不应该是100分,而应该是80分。

因为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说,我们通过大基数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比通过小基数100%地掌握知识要容易得多,通俗地说,100个字100%会读会写和200个字80%会读会写比起来,后一种更容易一点。

这种观点于我而言绝对是耳目一新。定向目标是为了出发,为了更好的掌握更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而不是为了到达100分那个窄而小的目的地。

关于80分的解读,是为了不要求尽善尽美,而是为了腾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成本,可以努力探索扩大认知深度和广度。

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他的知识宽度,而是他的判断力和精神高度。

当我们为教育和“双减”焦虑不已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也许真的没必要有那么大的焦虑和担心。

孩子有他自我成长的逻辑,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个比较宽松的空间。以前让你劳累的、让你焦虑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不重要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必要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做到的是:面对“双减”,我们放宽心胸、坦然面对。Ycy389--074

相关文章

  • 目标是为了出发而非到达

    听到这句话,我就心中一动:目标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出发! 太有深意了,也绝对是创新思维。 我们一向都是为了达到什...

  • 确定目标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出发

    “我们确定目标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出发。只要有这个目标在,我们就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 ...

  • 导图笔记31

    二刷雪瓶老师的SMART原则 目标制定是为了达成,出发是为了到达 目标分为大目标、小目标 给大目标足够的时间和决心...

  • 散文诗:站牌

    站牌 ——雲小柒 谁在这里出发, 谁又在这里到达。 出发, 是为了梦的远方。 到达, 是为了心的牵挂。 小小的站牌...

  • 2017-10-18

    回答 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到达;每一次找寻都是为了相逢。

  • 到达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微小说)

    坐在车站等待着。 在我的面前,锈蚀的铁轨消失在隧道的入口,在这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光线很难穿透入口处的拱门。 我的眼...

  • 产品经理如何做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一:确定目标是前提,用户调研只是过程,而非目标。一般用户访谈无非是为了两个目标: 1、...

  • 出发与到达

    ——出发的人盼望着到达,到达的人准备着出发 一个年轻人自小就住在海边。十多年来,他一直望着海的对岸,他一直认为海的...

  • 出发与到达

    出发与到达只是个方向问题,回到哪里需要你就在那里。走过这么多路,这么多城市之后,发现无论在哪里,无非都是过个寻常日...

  • 出发与到达

    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标是为了出发而非到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ox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