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了逃避、掩盖内在痛苦,总能极速施展出最顺手、最有效、最机灵的手法。每一次神经质的发作,都在逃避某种刺痛。
K书里反复讲,不是字面上明白、道理上明白、逻辑上明白,而是实实在在看清最真实的自心。这的确很难把握、辨识。最近我觉察自己,发现一不小心就迷失于机灵的逃避伎俩,瞬间似乎痛苦不见了,还以为自己本事见长,觉知力提升,其实是自欺,迅速掩盖、逃避了。其实,心底还有更深的痛,一旦被外界某种因缘触发,痛苦就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此时,面对痛苦的深渊,继续深度挖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巴不得抓点什么借口,溜之乎也。如果有人好心劝慰:“人生就是这样啦……张三李四王五,比你还惨。”眼前一亮,立即搭便车开溜,如释重负。于是,心底的痛继续埋下去,积累、沉淀、酝酿,直至达到临界点,再次被触发。
其实,那些深埋心底的痛,之所以释放不出来,恰恰是因为我们总掩盖、压抑,假装它不存在,在别人面前戴一副面具,做轻松惬意状。心底的痛,是一股被囚禁的能量,它要寻求自由,常见的狡黠方式就是投射给周围的人,制造冲突,产生能量释放的契机。只是,那股被囚禁的能量,只遵守快乐原则,一味沉迷于发泄的快感,而不知道发泄会导致冲突,加剧痛苦。即便发泄对象是亲密关系中的弱者,无力反击,你可以自由发泄,其实只是把痛苦转移到弱者心底,父子之间往往如此。一次发泄之后,火山临时解压了,但在各种关系中通过摩擦冲突,不断积累,直至达到临界值,再寻衅发泄一次。如此循环往复。
林黛玉耍小性,就是这的样的往复机制。贾宝玉心急火燎地哄,就形成了互动机制。
人能做的是,在冲突的时刻,看清上述隐秘机制,看清自己内心的狡黠把戏,就不会理直气壮地寻衅发泄痛苦,痛苦就可能自发释放。所谓觉知,就是明白:关系中的摩擦冲突,本质上是内心深埋的痛苦记忆,为了寻求自由释放而向外投射、寻衅,而且还把自己装扮成无辜的受害者。一旦看清了自己的这副把戏,那么投射寻衅时那股理直气壮的劲头就蔫了,这就是觉知,是最有效的自由释放。
这个过程中任何的“迎”,比如沉醉于情绪,自我狡辩;任何的“拒”,比如抗拒、打压、逃避、掩盖,都是我们极为擅长的伎俩。
=====================
痛苦记忆压抑久了,俨然已经放下,其实早已潜入潜意识深层,而且 往往在生理上呈现出某些征象,比如人们常说“怒伤肝”之类情绪与器官的映射关系。当独坐入静,或者打坐、站桩、练气功等,意识层的喧嚣逐渐沉静下来,潜意识深层的痛苦记忆就开始蠢蠢欲动,因为被打压、抑制得太久,期望释放出来。此时,往往有明显的生理征象,比如某某器官悸动,某某部位或凉、或热、或麻、或痛,这都是长久压抑、蛰伏的痛苦在苏醒,期待自由释放。
此时,人很容易陷入惶惑、恐惧,以为自己练出了什么病或走火入魔,赶紧延医服药。恰恰相反,这往往是沉睡已久的病灶在入静时得以浮现、期待自由释放而已,如果恐惧、逃避、打压、对治,则又陷入了旧有的模式,释放口立即被堵上了。所谓身心疾病,大多是这样的机制。年纪越大,身心模式越顽固,疾病越显化,服药对治越勤勉,其实多数对治手段只是麻木身心,让人感受不到征象而已。
所以,应当像修·蓝所说,感谢那些不舒服,感谢那些器官长久以来为我们承载了太多的痛苦情绪。而我们却一点儿不领情,不断地打针吃药麻痹器官。我们该做的,是觉知内心的痛苦,让它自由释放出来,卸掉身心的重负。
国人常说的“怒伤肝、喜伤心……”之类映射关系,我以为有很大的误区。以发怒为例,在怒火即将喷发之际,突然想到了“怒伤肝”的古训,于是立即压住怒火,养护肝脏。自欺欺人!我们的怒火根本不是眼前的事制造出来的,而是长久以来,从童年时代开始,就不断被迫忍耐,将愤怒压入心底,不断地沉积,形成了一座愤怒的火山,时时准备寻衅,找茬儿爆发。倒霉蛋张三惹了我,我怒了,张三只是一个触发器、一个借口而已。此时为了不伤肝、为了温良恭俭让,忍住怒火不发作,只是掩盖了内心火山的真相。
如果我怒火发作,导致肝部不舒服,这未必是伤肝,恰恰可能是发泄带来的临时征象,实际上让身心获得了放松。就善待身体而言,发泄总比忍耐要好。因为继续压抑火山,才是隐秘地、持续地伤害身体。
当然不是提倡发火,因为那会制造新的矛盾冲突,令愤怒叠加。张三只是触发我潜意识火山的一个外因,如何借助这些机缘,觉察自己内心深处隐秘的愤怒火山,如何自行释放、化解愤怒,而不是一味地向外投射、迁怒、发泄,这是我们的课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