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月 四月叨叨叨
引言
我的朋友涛子微信通知我他要再婚了,对象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单身姑娘,用涛子的原话“各方面都还行,连初吻都在,中大乐透了”。
涛子是几年前离的婚,倒也没什么出轨之类爆眼球的事,就是日常小事夫妻矛盾比较多,沟通也很少,没什么共同语言,双方一合计,离婚吧。没有孩子也没有什么财产纠葛,平平淡淡就离了。离婚后,涛子因为工作比较体面,所以依然不愁恋爱,毕竟,男人嘛,没孩子离了婚,还不就跟单身一样?
如果再长得不错,工作不错,那就更是铁打的男淫流水的姑娘了。去年初涛子谈了一个姑娘,是一个单身妈妈,家里极力反对,不想让他当便宜爹。涛子本来正纠结,结果姑娘一看,前路险阻,于是立马跟一个富豪跑了。涛子说:“一套别墅一辆宝马,搁我我也跑啊”。
因为跑路事件,涛子遂有后来的乐透。
“对前妻完全没有爱了,当然她也一样,婚姻只留下了漠视”
01
什么是感情中的亲密关系?
自从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爱”的追求和探索。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对待情感的方式可以说产生了剧烈的变动。“心理学家在过去20年关于情感和关系的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和进行的科学论证,可能已经超越了我们中国两千年来在关系这个问题上的分析和判断”(彭凯平)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沟通,爱情也一样。《亲密关系》这本书列举了一个场景“假如黄金周这样度过:住在装饰精美的别墅里,院外是迤逦的风光,房内配置了有线电视,电子游戏,无线网络和许多书刊,还有满足你爱好的各种设施。这里有享用不尽的美食佳肴,有触手可及的消遣娱乐。
但美中不足的是:你身边没有任何人,没有人可以与你交流沟通。你完全是个孤家寡人,不能使用电话和电子邮件,不能访问任何聊天室,也不能收发短信。整个假期你看不到任何人,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和其他人联系。除此之外,你几乎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这样的度假滋味如何?估计没几个人能享受这种孤独。人类需要和其他人类接触,但很多人对人类这一原始需求认识不足。以致于恋爱中,婚姻中,就抱着电脑刷着手机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跟身边的人聊一聊。
我们再延伸一下,假如允许你带一人同行度假,但这人是个陌生人/知道但不熟的人/泛泛之交/密友或家人,你选哪个同行?估计大多数人会带密友或家人。
因为我们是社会化动物,如果被剥夺交流的机会,就会产生精神的痛苦,这是人类在社会化的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社会属性: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关系处理的好会带来极大快乐,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创伤。这创伤不像物理创伤一样一目了然,但是伤害乃至更深,且治愈更复杂。而这精神创伤产生的年龄越小,对以后人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俞大。
按照中国人目前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状态,一个人亲密关系的对象应该有父母,爱人(包括恋人,配偶),子女,好友。至于被包养好久的情人,或红颜蓝颜知己们算不算,大约就看各人交往程度和界定了。本文主要意淫爱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恋爱人士和已婚人士。如有雷同,请自行对号入座。
02
如何确定自己与亲密关系对象的亲密程度?
研究者和普通人都认为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至少存在六方面差异:了解程度(knowledge),关心程度(care),互相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mutuality),信任度(trust)及忠诚度(commitment)(注1)。以上六个方面每个考量一下,互相打分,比如1-10分,看最后结果。
当然六项都好很让人羡慕,不过基于目前的社会现实,比如双方都要工作,没有多少时间交流等原因,我觉得这六个方面也不一定每项都分值比较高,自己在意的那一项或几项有个良好结构就行了。比如,一对夫妻,可能生活中没什么情趣,了解程度和一致性没那么高,但互相依赖程度很高,男性依赖女性照顾自己并照料内务,女性依赖男性提供家庭经济保障,这种感情或婚姻的稳定度也是很高的,具体请见上一代的众多婚姻。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考点是信任并且期望对方会善待和尊重自己。情侣和朋友之间亦是如此。
如果以上几项做的都比较好,爱人之间会对这段感情产生浓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持续产生更多的关爱和包容,并且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维护这段感情,反之亦然。幸福的婚姻也是生命应该追求的目标。
03
总是长期孤单或感情不顺,会产生什么后果?
如果一个人,总是感情不顺,或长期处于孤单状态,据说会表现出强烈的紧张应激反应,(是据专家Achachter在1959年说的,不知道过了这么多年还管不管用)而且会有害健康。比如,人们离婚后比婚姻美满的时候血压更高,免疫系统更弱,更容易得感冒或流感,当然,离婚后很快得到更幸福婚姻的也另议。比如我的朋友涛子中了乐透,可能会比他跟首次婚姻的健康状况更好些。
身体健康还是次要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由心理健康产生的行为问题才是主要的负面影响。抑郁,酗酒,饮食障碍甚至精神分裂跟可能找上那些感情长期不顺利的孤独人群。
加拿大监狱里有一种刑罚是单独把一个犯人关押,隔断与其他人的交流。2010年时被单独关押过的囚犯人数为8,000人, 而到2012年增加到8,600人(果然是小国寡民,两年才加了600人)。现在已经有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医疗证明,这些犯人出狱后“产生长期的严重精神和心理问题,在他们出狱后都很难再回到社会正常交往中。他们会出现交流困难,长期处在高度精神压力之中, 时不时会想自杀”不过这个刑罚正在被社会学家人权家等一系列人大力批判。
So,在新时代的今天,大部分人都还是关注自己亲密关系的质量,不然可能找不到人生方向,得(dei)病。感情中浓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啊。
怎么样,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为父母催婚找到了理论依据?
04
怎样的爱人适合自己?
最新的研究结果是,人际关系专家巴塞洛缪将成年人的依恋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疏离型。
当然,这四种类型不能概括全部行为,不过成人的恋爱行为基本都可以用回避亲密程度和忧虑被分手程度来概括。且依恋类型既能学习得来,也能被遗忘。比如,一次感情破裂可能让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一段美满的感情也能让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戒备。而且好消息是,不安全依恋比安全依恋更容易被治愈,也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恋人容易被治愈。
不同的依恋类型,决定了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显现出独特的个体特征,这些特质又塑造了不同的偏好。因此在爱情关系中,情侣双方某些依恋类型的匹配可能比其他的匹配要好得多,更让人得到快乐,感情也更稳定。而假如痴迷型的人爱上了疏离型的,且双方都不想改变,那就是个悲剧。痴迷型的人会因对方的感情疏远而不安,而疏离型的人则会烦对方的依赖干预。双方都不如与安全型的爱人相处轻松。
所以,除去你欣赏的特质,对方的哪些缺点是你可以包容的?比如你是痴迷型,但是你可以容忍对方也这样,那么你可以寻找偏向痴迷型的伴侣。或者你可以感化一个恐惧型的伴侣,当对方克服恐惧后,你们的感情会非常和谐。当然,大家可能都喜欢安全型的,但是安全型的并不一定适合你。比如对方可能无法感觉恐惧型恋人的恐惧,或者安全型恋人也不一定喜欢疏离型的爱人。所以主要看自己能包容对方什么缺点?
所以,当父母催婚的时候,或许可以说,没有找到匹配的型号?
05
怎么改进自己的行为?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感情也是如此,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不完美的地方,就需要一生不断自我修复。
先看看自己大概偏向哪个象限,自己是否享受这个象限。比如疏离型的人可能就不想改变,很享受当前状态。那就不用改变,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光鲜漂亮是给人看的。就像莫言说的“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切莫贪图了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
而如果对现状不满,也不要寄希望于换个人来让自己更幸福。日光下无新鲜事,以前发生的事,以后也还会发生。只能自己来修复自己。除了天降好运,送来一个跟自己极合拍的恋人外(概率太低),那么就是自己来努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多走出去,走出卧室,走出让自己感觉不适(这个不适可能是孤独,痛苦,无聊等等)的空间。
接触到不同的人,体验过不同观点世界后,你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认识。你会发现从来不曾注意的兴趣,从而知道你的长处和短处。你也会发现你过去认为很重要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了不起。
也可能一开始收效甚微,不过多多坚持,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渐渐地,放下了让自己让自己痛苦的人和事。
幸福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所有梦想都实现,一种是放下了不该有的怨念。
注1:Ben-Ari & Lavee, 2007; Laurenceau et al., 2004; Marston et al., 1998; Park & Floyd, 1996
PS:有木有些微帮助?如果有,请帮忙转发一下哦~也许看到的人里,就有匹配你的型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