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个月来,我一直都在看曾仕强老师的《易经的智慧》课,每天学习一集,计划用五个月学完。现在坚持了一周多,学习了十几集,总结我的收获如下:
1.世间万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在变化的。把东西分得清清楚楚,判断事情非黑即白,这都是不对的。对的可能会变错,错的可能会变对,好里面有很多是坏的,坏里面反而有一些是好的。要用辩证的关系来看待世界,这就是易经传递给我们的智慧。
2.世界无论怎么变化,但都离不开它的根本。河图与洛书1、3、5的位置没有变,在这里,1代表水,3代表木,5代表土。水,木,土这些都是让生命得以在陆地生存的基础。世界虽大,木本水源,人不能忘本。
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易经》的思维来解释,一就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的过程。如此一来,自然可以生出万物来。
早上起床,太阳出来了,但这时候不会觉得热,叫少阳。到了中午,上面下面都热了,叫老阳。到了黄昏的时候,夕阳没有什么热量了,开始凉了,所以黄昏叫做少阴。到了晚上12点,上面下面都冷了,就叫做老阴。
一年四季也可以按照四象来看,春天是少阳,夏天是老阳,秋天是少阴,冬天就是老阴。
4.追求合理性。无三不成理。即合天理,合人理,合地理,这三个都合才叫合理。任何事情都要看天理,看人理,看地理,把它们融合起来就可以找到合理点。为什么我们经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表示这三样东西一并考虑。
5.“一内含二”的思维。
《易经》给我们的“一内含二”的思维,和西方“二构成一”的认识,使得东西方的观念,有了“生”和“分”的差异。
西方人强调细分,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个人,西方的家庭如果丈夫跟妻子有矛盾,谈不拢就可以离开。而中国人喜欢“生”,喜欢“合”。我们认为一内含二,以一为中心。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就不算家庭。强调家和万事兴,生生不息。
6.收获了元、亨、利、贞的概念。
元是元始,元气就是生下来的那一口气,而元气是很重要的。在《易经》看来,“元”统领着天道自然,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是第一位的。
亨,嘉之会也。就是人们互相照顾、互相帮忙、彼此尊重,自然就会亨通,就不会产生阻碍。
利,利者,义之和也。在利益面前要考虑到义,符合义的就取,不义之财就坚决不受。
贞,正固、坚定、诚信。
做一时的“元亨利”是容易的,要长久的“元亨利”就有难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持之以恒,坚定信念,保持诚信才能善始善终,才能过“足以干事”。
7.向天空学习,学习天的自强不息;向地学习,学习地的厚德载物。
天行健,健不是说刚而已,还要持久。持久地运行才叫做天行健。太阳东升西落,天空有时云,有时候雾,有时雨,无论天怎样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我们应该向天学习自强不息。
我们还要向“地”学习。学习厚德载物。地很可爱,无私地承载万物。但人类不能过度欺负它,否则它就山崩地裂,大地仁厚也讲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