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很多家长问我关于书法的学习,我大体梳理了一下,就从小吕的学习过程来说一下吧
他是从一年级开始软笔学习,基本上没有练过硬笔。但是每次交硬笔作业,都会拿来练手,也算是练习了。当时考虑的是孩子小,拿笔写字不会用力,会累,也会失去兴趣,所以希望用毛笔来做调整。因为毛笔的特性,让孩子能领会到写字的轻重,用笔的变化,即使用力,也会被笔毛的柔软给克化掉。不像硬笔是硬碰硬,很难回避,写久了,手会酸痛。但是这几年实践下来,发现孩子的硬笔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很自然的把软笔的学习方法用到硬笔中,很快掌握了写字的要领。
为了有针对性,我就孩子常出现的问题来作答吧。
1,孩子学写字练硬笔还是软笔好?练好软笔硬笔字就写好了吗?孩子写的字轻飘飘,没有力度。
2,写的字七大八小,不均匀。
3,写的字歪歪扭扭,笔画潦草。
答:1,硬笔和软笔是不一样的,硬笔追求工整、规范、最后才要求美感,讲求快捷实用。而软笔首先追求的就是美感,强调变化,追求艺术性。
所以硬笔写的好的同学软笔未必好,但软笔好的学员学硬笔会更容易。中国的书法本身指的是毛笔字的书法体系,这个是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已成体系的。而硬笔是从软笔系统分化出来,方便实用和传播。有条件的话,建议两种书法都学一下,互为补充。硬笔中的用笔无力,飘的问题,需要用软笔来调整。软笔中的结构不严谨,书写潦草,需要用硬笔来纠正。
2,写字大小不均,是缺少章法意识。这样的作品通常是,孩子练习单字的机会多,而没有或很少练习写作品,所以对通篇布局就缺乏掌控。建议多临摹成篇或成段落的文字,反复练习。
3,这是因为对结构把握不准,不会观察,笔画的安排也似是而非。这个需要从字的间架结构上调整。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练字,都是从单个笔画开始,再练单字。其实这样会事倍功半。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这样的思维:看到一个字,不要忽略结构,不要脑子里都是一堆笔画,然后自己再组合。
我们要盖一间房子,首先想到的是 房子的形状 ,而不是一堆建筑材料,那是建筑工人的事。所以,任何学科有了框架,就会系统化,就容易吸收和固化。所以这个问题是书法学习中最难解决的,不从小纠正会一直影响到成年。
但这种思维一旦养成,就不会忘记。吕昊泽的书法课,除了草书行书,其他的字帖,都很容易上手,就是源于这种思维方式,相应的也会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但解决这个问题,不光需要技巧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大家可以发现,凡是技巧的东西都容易。技巧与积累就像人的外貌与气质,外貌可以借助于化妆和整容术,但气质就关乎一个人的内涵,内在修养的历练与沉淀等等。
大家都知道,中国字是方块字。所以结构上可以简单这样划分,找出规律。开始的观察,总是不准确,可以在家练习时,提前用铅笔标好字形。这样就不会大小不均了,字形上会好看。
建议:提醒大家,孩子写作业和书法作品不要同等对待,作业工整清晰即可,书法作品可以精益求精。大家督促孩子在家练字,不要超过半小时。以画室为例,除了六年级以上的学员是集训形式,可以全天练习,六年级以下学员没有超过1.5小时的书法课。但是孩子的书法学习跟学习两三个小时没有差距,反而更有效率。
长期的练习,在探索书法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书写规律,到了六年级就可以学行楷的书写,提高速度,为“作业体”打基础。
如果你要在硬笔书法上有一点成就,或者说想转毛笔字,那必须走古帖。
学硬笔要临古帖
1、书法审美由传统书法建立,硬笔书法不能背离。传统书法建立起了千年共识的书法审美标准,形成美的“定势”,硬笔书法的审美法则是跟随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书法。
2、传统书法字帖养分多。书法法度是传统古帖书法建立的,硬笔字都是从毛笔字里面吸取养分。尽管钢笔字退化了大量毛笔字的笔法,但是以结构、提按等大量营养,依旧保留。
3、结构法度在古帖。用钢笔临古帖最主要的是学习结构,在于模拟毛笔运笔轨迹,字体间架结构等,提按也可以通过钢笔的弹力去解决。
4、书写习惯的培养
热爱书法,到了一定的阶段,必须要回归,学毛笔字。这个过程中就不能积累太多硬笔的书写习惯,尤其是不能学习个人风格很浓厚的字,比如“庞字”。积累了太多“恶习”的话,原本纯净的书法灵性就几乎被扼杀了。
当然写好字,贵在持之以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