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多年,曾梦回象牙塔,臆想如若时光倒流,一定会发奋图强,不负韶华。
可要学习,何必时光机,随时都可以重启。因为就算回到过去,思想不升维,就一定还是那副郎当模样。所有的“如果…就好了”都是一种逃避。
就像你捧着一部经典作品,翻看前兴致勃发,想一口吃成胖子,可常常中道崩俎,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败下阵来。好书是好书,可就是读不下去,放弃的模样“像个瘪三”。
群读了三个月《毛泽东选集》,就可以看出人与人的差别。
对历史不熟悉,对理论不感冒,读起来就容易磕磕绊绊,可是面对同样的苦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有人今日事今日毕,有人疲于周末补作业,有人吊儿郎当,有人苟延残喘,有人坦荡荡被踢......
读毛选的理由是充足的:读名著读原文是从事行政工作的业余必修,伟人的思想可以照出我的不足,辩证的思想可以缕清主要矛盾和敌我关系,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和建国史…爱你,有一万种理由。
可完成度不够的理由也是充足的:工作强度陡增,生活琐事繁多,学习任务超负荷,懒癌不时发作,好高骛远蛇吞象…
两个多月过去,发现连基本的囫囵吞枣,都没有完成,起起伏伏的,有过高效认真的四连击,却也经历背靠背的放水。
认真地完成任务后会有一种没有辜负自己的完整感、踏实感、成就感还有小小的自信——我做到了!
而放水最大的后遗症就是会陷入“我本可以的”自我否定。
艰难的时刻,熬一熬就会过去,越找不到出路越要摸爬滚打,调动大脑、身体所有资源去试错。如果用上帝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行动线,很快就可以找到迷宫出口。可是在那个点,我们总无法跳脱当时的思想局限,精神和身体都开始罢工。
就像在学生时代,总无法深刻体会“好好学习”的语重心长。
上了中学后就未第一名过,虽然成绩也混迹在中上游,可几十年的求学生涯从未全力以赴,倒是毕业后的几次考试,被逼褪了层皮。
大学毕业后,就突然变得眷念课堂“爱学习”。
可能是物以稀为贵,脱产学习对社会人而言,太弥足珍贵。在鲜有的几次入校学习时,我显得不合时宜的兴奋和认真,还买了个蓝牙键盘实时记录,就算是略显枯燥的课堂,看似无用的理论,也是不停地打字记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仅赶走了瞌睡虫,还有不少意外收获。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24125/627a850784f1158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24125/b1204f3846644d36.jpg)
新一轮的读书活动又开始了,你加入了就代表你赋予了自己这段时期的一个角色——学生,珍惜群读的时效性,把这个角色的应尽的义务做好,当个好学生。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要珍惜时效性,专注当下,专注“我”,有书可读直须读,莫待无花空折枝。
须明白——日事清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24125/4d86445da0af1ac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