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看《巴霍巴利王2》,主办方很贴心地安排了现场弹幕观影,很多段落在弹幕的烘托下,观感体验更加明显,但看完电影,我觉得弹幕这种形式可以看出来,我们依然是以一种傲慢、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审视印度的电影作品,我们戏称他们是“阿三”、把那些“开挂”的段落做成gif当笑话传播。事实上,他们在电影的很多方面,已经实实在在的超越了我们。
印度不止输出普世价值观,还输出重工业史诗大片
去年《摔爸》大爆以后,观众们似乎喜欢上了咖喱味儿的印度片,这些电影在题材和话题上,总能和国内目前的情况“无缝对接”,传达出的普世价值观,又是国内观众能够理解并愿意讨论的。但是咖喱吃多了也总是会腻的,三部影片的票房趋势也能感觉到,观众对印度社会题材影片的新鲜度和美誉度都在降低。毕竟就算明白了所有大道理,也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咖喱味儿鸡汤喝完,还是要顾及眼前的苟且。
可是正当我对这种题材心生厌倦时,《巴霍巴利》像是加满辣椒的怪味咖喱饭,新奇、过瘾。就像吃饭,虽然有饮食习惯的差异,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技艺上的水准已经非常成熟。
作为目前印度电影的开画冠军,《巴霍巴利2》在海外的票房成绩也是相当亮眼。如果你放下自己狂妄自大的姿态,这部电影的美术、配乐、动作设计、故事,每个环节都堪比好莱坞水准。因为文化差异导致我们的好故事走不出去?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这个说法有点站不住啊。
本土故事如何讲给全世界?印度做到了
每个地区的史诗题材,在历史久远的时代,历史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混沌不开。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演化,这些故事都难以脱离原有文化的根基,而这也制约了这些好故事走向全球的可能。《神战:权利之眼》、《猎神:冬日之战》、《维京:王者之战》、《封神传奇》。可以看到不仅我们自己很难拍出走向世界的史诗题材,就连好莱坞,在这种题材上也是频频败北。
《巴霍巴利王2》的色彩很浓郁、配乐很饱满,故事很鸡血,但是这样异域风情的风格,我们也可以接受。从故事内核上看,这部电影是全世界人都能理解的“王子复仇记”风格,把复杂的文化背景简化,用歌舞、动作,让观众用最快的时间明白这段故事,然后才能引发观众的兴趣,去了解这段历史。越是世界的语言,就越能表达民族的故事。
“英雄史诗”,把英雄做好,史诗才有分量
《巴霍巴利》是一个英雄的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古典主义(不同于好莱坞“英雄之旅”的套路),主角生来就具备了英雄的使命,从头至尾,他都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但是在外部磨炼和故事发展上,让人感受到一个英雄区别于普通人的精神气质。
反派很强大,如果不是最终的结果已定,他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代枭雄。并不像现在超级英雄电影,主角们随随便便一个雷劈就能成为英雄,反派也只成了他完成角色使命的道具,没有那种沉重的仪式感,也就难以让人对英雄角色产生敬畏。美队在被暴揍以后,轻轻擦一下嘴角的血,说上一句我还能再打一天,观众也知道,这些反派小兵,完全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威胁。
题外话,当历史与神话还是一片混沌
最近在读《耶路撒冷三千年》、联想起我们以前的历史课本,还是从女娲造人开始讲,靠历史学家的努力,把我们的历史推到了公元前1600年。巴霍巴利,是一个掺杂了神性和人性的形象,这样的角色在非洲、欧洲、亚洲都有,我们的很多历史传说也混杂着神话的故事,真希望他们能走出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