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式限制的“学霸”
前面所说的“学霸”类型,相对容易识别,我们常说这是“书呆子”,他们只知读书,其他都不管不顾,而像许吉如等类型的学生,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们从小就表现突出,各种比赛拿奖,全面发展,近乎完美。可也恰恰因为此,这些优秀的种子,往往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过往一路的顺风顺水也没有让他们培养出足以应对社会充满无情的一面,一次来自现实的打击,就有可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有的人可能就此跌倒,被自我模式限制,再也爬不起来。
他们确实有实力,但是光有实力难以在社会长久立足,如果总是独芳自赏、一枝独秀,没有及时找到自己的问题,加以调整,终究难成大事。
像许吉如总是以理性说服他人,丝毫没有注意到观众听不懂她的大道理,没有和她的观点产生共情,她还以为是自己的观点不够好,于是陷入去年的辩题里,试图以准备充分的“稿子”来扳回去年丢掉的那一局。
可是,她的稿子再完美,也掩盖不住她内心的害怕,她不敢看观众的眼睛,因为她害怕没有得到回应,她明明意识到这个问题,却选择了回避,她认为是自己的表现不够好,所以今年要更加努力。
这就是模式制约下的“学霸”,他们以为只要找到了“最佳的标准答案”,就可以顺利跨过这个考试。
但社会的竞争,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在那么多优秀而充满个性的选手里,光有实力还不够,有答案也不够,观众需要的是有灵魂的辩手,站在大家的角度,讲出你自己的角度和观点,让大家和你站在一起,为你撑腰。
杨超越不会唱不会跳,为什么能冲进前三,成为女团的一员,哪怕女团解散,也依然红红火火。就是因为她的真实和努力,让观众们很有代入感,无数个普通的“杨超越”就像在支持自己实现梦想一般的,将杨超越推上巅峰。
3、越“挫”越退缩
一些常考出好成绩的人,习惯了小环境里成功,就不知道失败乃是常态。他们在一路升学中比较顺遂,面对失败和挫折的经验就十分有限。他们会慢慢变得害怕困难和挑战,并想尽办法避免自己去做可能会失败的事情,于是不停的选择相对容易、更有把握成功的去做。
“好学生”这种设置障碍阻挠自己获得成功的行为,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真正的失败,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做得好。”这种现象叫做“自我妨碍”。
于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在学校期间各科成绩都不错,班上、年级上名列前茅,一路就读名校,是老师眼中的佼佼者,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更是同级孩子常关注追赶的“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好学生,本应该是一路凯歌高唱,进入大学、社会之后也是前途光明,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活跃性降低,曝光度也大大减少,甚至一落千丈再无音讯。进入社会与职场之后,原本普通或“刺头”的学生反而比好学生拥有更好的工作和发展。
4、如何走出“学霸”困境?
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从小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生活自理能力、社会经验与阅历明显不足,并且因为过度关注自我,缺乏同理心,于是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被0票淘汰的刘纯懿,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自我优越感”的女孩。
她的自我表现,甚至变成了不断冒犯他人的举动。哪怕其他选手表示自己只是在开玩笑,她依然不依不饶,表示“我不管你是不是在开玩笑,我一定要让你意识到,有很多女生都讨厌你。”
不得不让在场的人都侧目以待,这个姑娘,未免太不会“做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容易遭受排挤,也是这样的一种优越感,让她从一出场就失去了观众缘。
真正厉害的人,是真诚而谦卑的。
他们不会时刻让自己锋芒毕露,而是放下自己的光环,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里,勤勉谦虚,低调而努力。
同时,那些时时宣扬自己光环的人,其实有可能在掩盖自己的自卑。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缺什么爱什么”。
内心的胆怯和自卑,会让他们用有限的光环遮盖住自己的真面貌,不敢像别人袒露自己的脆弱,回避问题,用自我的观点转移他人的注意,反而更容易破绽百出。
杨幂在看到许吉如当下的状态时,她说,“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内心强大的人,会自我接纳,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脆弱的一面,他们都能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特质和遭遇,再从正面迎接每一个挑战,走得更远。
一个人的智商再高再优秀,如果没有抗风险能力,就很难在前行道理上突围而出。
所以,我们要随时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环境的评估判断能力,并且培养自己感知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在漫漫人生路中,不断自我突破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