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仙和俗的区分何在?答案很简单,不过是在人字边上加个山字和谷字的区别,人被鸡毛蒜皮的小事缠绕就堕入俗,人登上高山之巅就是仙。这就是,一心可具十法界,取决于你自己。
根据《楞严经》,宇宙万物由七大构成,地、水、火、风、空、见、识为七大。大,乃周遍法界之义,这七大充满法界,世间一切莫不是这七种属性。七大中的空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空性,脑子里被塞满,那就苦了。就像电视屏幕,如果留恋某个画面不动,就再也显现不了别的东西了。,陋室,表面上陋,但具足空性,可以调五音,可以调百味,回旋自如。
杨元宁,是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外孙女,她,21岁,已经是哈佛大学博士,13岁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医学院;16岁就出版了7本书;17岁为纽约时尚周走秀,18岁进入哈佛大学就读,修习生物学与东方哲学双学位。这一切的取得,有赖于她九岁时就证悟了空性。
杨元宁九岁那年,父亲杨定一带着她参加了一次五日的禅修。到了第四天的时候,杨元宁突然放声大哭,父亲以为女儿身体不适,没想到她却语出惊人地告诉父亲她禅坐后的感想,原来人生是一场空,她已经证悟到了空性。
杨元宁在《业力》一书中说:人生的一切都是将石头丢在水中,激起阵阵涟漪,引发善恶因果。我们的人生就是水波,在波涛中流浪,证悟到空性,就解脱了。水与波的比喻非常妙,虚云法师定中见到弥勒菩萨时也曾用这样比喻,弥勒菩萨:“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华严经》的金狮子章也说,金子能成各种形状,但金性是不变的。
杨元宁有个好父亲,她的父亲杨定一是一名杰出的医学家,杨定一在研究儿童脑波时发现,朗诵古文经典和静坐时,脑波会发生变化,进入到空性的状态。
经典是万事万物的经纬,朗读经典杨元宁非常受益, 她说:“小时候这样读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时候会跑出来产生新的意义。”经典不是死的,具有空性,能容万物,这一点是世俗书不具备的,读一遍意思基本就锁定了。
杨元宁在家庭的影响下悲天悯人,她是福慧双修,这一点非常重要。人即使进入了高山之巅,没有福报也是不行的,她做了很多积功累德的好事,位置越高应该承担的责任越大。犹太人,一般孩子环游世界后再上大学,所以犹太人人口那么少,诺贝尔奖是那么多,和中国是不一样的,多数中国人认为,考进清华北大就万事大吉了,最终只开花不结果。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开心明目,可以打开自己的宝藏,妙用无穷。可惜后来人,读书多是为了做官发财,眼睛、耳朵、鼻子、舌,这都是器官,器官是不产生财富的。如果人认为器官产生财富,无尽藏之门就关闭了。山无仙,水无龙,就失去灵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