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作者: 叶粟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23:09 被阅读0次

二弟送了我这本《相约星期二》,他说自己看了后感触颇多。

由于我们从2014年来一直在做一个公益读书会,所有学友们一直相约在星期二,所以看到此书倍感亲切,一口气看完,感受良多,记录之。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余秋雨为该书作序说:人生,每个人都在人生,却没有人说明白人生。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蒙昧的无从谈论,无从倾诉,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恐怖。

余秋雨认为应该是一位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而且很抱歉,更希望是来日无多的老人,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因而又会对人生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方法。

于是冥冥之中,大家都期望的老人出现了,他不太重要,不必在临终之时承担太多的外界使命;他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地来俯视众生;他了解这个世俗的社会,可以使自己的最终评判产生广泛的针对性;

他叫莫里·施瓦茨,社会学教授,他患了绝症,时日无多,他在病痛折磨中给他的学生讲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

莫里教授说:“死亡是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并不让人觉得心安理得,我们在教一些错误的东西。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他。建立你自己的文化。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所以他们比我—即使 在这样的处境里—更不幸。

反观今日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赚钱,努力的活着,努力的为名为利,像个小丑一样在社会中跳来跳去。

想起莫里说过的一番话: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及时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第一堂课--谈论世界;

那个时候,教授还能拿着学生带来的食物,他们一边吃一边聊,教授说了他患病后人生最大的体会: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这句话让我深感震撼,它和今天清晨我看到的一段内容是那般惊人的一致,爱是一切的滋养:

让爱流动,道阻且长,在探索和发觉奥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受挫,越发成长,常听人说成长是一生的课题,没有错,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动的理解是下一次的努力,主动的感知是当下的确定,去爱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深深感受当下发生的确定,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也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传递生命最初感知到的那份爱的流动。

第二堂课--谈论自怜;

教授说: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的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很幸运的一面,因为他有时间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第三堂课--谈论遗憾;

教授说: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去思考这类的问题,所以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好好的想它。我们一直关注并去努力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买房,买车,我们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问,就这些吗?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吗?是不是还缺少了点什么?

第四堂课--谈论死亡;

教授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去,可是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如果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会更加珍惜生活。

他笑着说:一旦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学生说:可是却没人相信自己会死。

教授回答: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去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南怀瑾: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教授继续说:当能真正面对死亡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如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就大不一样了。学会了死,也就学会了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古今中外,关于生死的认识都是一致的。

最后教授讲:我们过多的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第五堂课--谈论家庭;

教授如何看待家庭呢?教授说: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家庭给到我们的不仅仅是爱,而且还会让我们知道有人守护着你。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我们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奥登:相爱或死亡!

第六堂课--谈论感情;

这个时候教授的病情更加严重,只能食用流食和一点软食了。有时候咳出一口痰要花上几个小时时间。对于感情,他说:

要学会超脱

超脱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要完完全全投入进去,然后才走的出来。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

可当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然后经历了这份感情,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需要去超脱它。

第七堂课--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这个时候的莫里教授除了呼吸和咽食外,其他一切都需要别人帮忙了。

对于衰老,教授说:我很乐于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阅历也不断的丰富,如果停留在20多岁的年龄,永远也是20多岁的那般浅薄。所以衰老不是衰败,而是成熟。

第八堂课--谈论金钱;

教授叹气道:国家提倡灌输的教育形式,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一遍遍反复,一遍遍,直到人人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如果想要拥有更多的金钱来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确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第九堂课--讨论爱的永恒。

教授说:爱是永存的感情,即使你离开了人世,你也一样活在人们心里。

第十堂课--讨论婚姻;

第十一堂课--谈论我们的文化;

第十二堂课--谈论原谅;

第十三堂课--谈论完美的一天;

第十四堂课--道别;

教授说:请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辈子的教师。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发生在身边的那件感人的事:26岁的乡村女教师陈莹丽不幸病患肝癌晚期,然而,她依然选择在讲台上走完生命最后的“长征”撑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或扶着讲台,坚持讲完“最后一课”将学生们送上中考考场,之后,如释重负的她再也没有从病床上站起来,17日后撒手人寰。他和她同样把一生都交给了课堂。同样那般的挚爱自己的教学事业和他们的学生。

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智慧把你打磨的璀璨发亮。

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值得一读再读!

                                    写在教师节凌晨于乐清

                                感恩所有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相关文章

  • 《相约星期二》 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 读后感 蒋朝昌 美国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叙述了作者和他的老师莫里教授在每周二的谈话。在...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罗小蓉分享 序言 这是一本探讨人生的书,该书讲述的是一个叫莫里的社会学教授,一个身患绝症的老人,在临...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青年人和一堂人生课。 年逾七旬的老人,与曾经的学生,相约于星期二,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十...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去年年末读余秋雨先生的《君子之道》,其中秋雨先生提到了为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作品《相约星期二》作了中文版...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二弟送了我这本《相约星期二》,他说自己看了后感触颇多。 由于我们从2014年来一直在做一个公益读书会,所有学友们一...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么多年没有看过一本书,很是惭愧。这也是我来三阶段的目标之一,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实际做起来才发现真的没那么简...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此外还是活跃的慈善家。目前与妻子简宁居住在美国密歇...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看着书名还以为是一场愉快的约会,但是,却从中看到的是对生命流失无尽的不舍。莫里老教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动他最深刻...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如果我知道自己的期限在什么时候,我想要怎么度过我剩下的日子呢?我现在纠结的东西,追求的东西,为之烦恼的东西是否有意...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预产期还有3周,大量的时间留下来,慢慢的咀嚼文字。 《相约星期二》就这样的慢慢的读完,脑海里合书,没有具体的内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an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