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俩兄弟在在床上趴着看书,被窝里空空的,我一摸手凉凉的,就急得训斥他们,盖好被子,穿好衣服,别感冒了。
哥哥似乎被我说生气了,但这次他没有哭,好像嘟着嘴巴躲被窝里去了。
后来感觉到他内心的情绪还没消,是因为他起来得很晚,拖到九点多才起来,我和弟弟都吃完早餐了。
然后做的早餐他也不吃了。一问他,他就平静地说“不饿”。
我知道他应该是早上被我训了心里有情绪,不太开心,但是因为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没发泄,不过他又需要找到一个自我的力量感。就拖着很晚起来,还不吃早餐。
这种心理我能认识理解,但我自己又抽离不了作为当事人的那种被孩子故意疏离的不好的感觉。因为这种行为勾起了我的内疚感,觉得是我训斥的原因。
于是我就趁他对我的疏离期间,自己背着包,出去骑车到附近的公园溜达了一圈,自己去感受自由的快乐。
这像在以前,肯定又粘着不要我出门。但因为有这种情绪在,正好我就趁机溜出去。
前后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到中午了回来做午饭吃。我的能量恢复了,他的能量也恢复了。
人感觉不好的时候,一定需要一种化解的方法,孩子也是一样。要先让感觉好起来,才有行动力。
下午,弟弟缠着要我给他读作文书,于是我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三年级的哥哥。让他读给弟弟听,他也倒很乐意。觉得有必要以后把睡前讲故事的环节交给哥哥,这样是不是两全齐美?既锻炼哥哥的识字朗诵能力和提高他的价值感,又能让弟弟听到有趣的故事培养了两人的感情,还节省了我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