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关于思辨性表达的课。
刷新之处在于:
一,课堂需要体现思考的价值。一望而知,没有多大嚼头,更何况,要培养的是独立的人。
二,思维是最底层的逻辑,先有思维,才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化传承,审美等等。细品确实如此。
三,思维的提升从何做起?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学性阅读与表达,重视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思维训练尤其是逻辑思维训练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似乎也欠缺对逻辑的重视。在目前的小学母语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依然是短板,学生欠缺高品质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作为目标,单独设置学习任务群,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类型得到均衡发展。语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文学意象的捕捉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积累的材料、语言运用经验及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会有依据、有条理的思考,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探究和发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弥补理性思维普遍欠缺这一短板,从而实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考。
2022年版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提出了如下要求:“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所以,一要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发展的驱动力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本任务群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
二是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