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作者: 木老头儿 | 来源:发表于2023-09-29 11:03 被阅读0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曾经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了自己班上另外一个男生,被陶行知发现之后,在现场制止,并让这位打人的男孩放学后到校长室一趟。

        到了约定的时间,陶行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发现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于是陶行知就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第一块糖,他交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男生接过糖,陶行知又很高兴地把第二颗糖放到男生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的时候,你在现场就立刻停住了,这说明你尊重我,你应该得到奖励。男生有些惊讶,甚至还有些不好意思。陶行知和男生走到办公室,他和男生简单攀谈,然后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去打另外一个男生,主要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正直、善良,有意愿跟坏人作斗争,这应该得到奖励。”男生有些感动了,他也有些后悔,他说,校长我错了,无论如何打架和用石块砸同学都不是正确的。陶行知非常满意地笑了,然后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最后一块糖说:“你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我再给你一块作奖励。我今天已经没有多余的糖了,所以我们的谈话可以结束了。”

      如果说教育有段位,我说这就是最最顶级的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对于犯错这件事情,第一正常人都知道他是错误的,第二要一个人改正错误却是有难度的。

      孔夫子作为最早的民办教师曾说过一句话:有教无类。什么叫类?种类、类别、性类都算是吧。我们理解的差别,应该是如贵贱、贫富、智愚、善恶之类。那无类便是抹平所有分类标准用一把尺子对待人,用现在的话说叫无差别对待。

        在一般的老师眼里上面故事里的那个男生肯定会被定义成问题学生、坏孩子,然后是批评、训诫、处分,而在西方社会男生可能还会被青少年福利中心接管,被迫接受随之而来的心理辅导、治疗……,然后恶性循环开启,男生在“坏”的轨道上越跑越远,最后真的成了大家眼中的坏人。而这一切的源起不过是扔了一块引发的偶然事件。

        其实人哪怕是小孩儿都有向善的动力,也许会因偶然原因脱离原来思维定势,一般情况下而言人都有自纠偏的能力,如果此时正好身边有如陶老师这样的人性教导大师那将是小孩儿的人生幸事。

相关文章

  • 教育的十大维度

    教在知识,育在性格; 教在做事,育在做人; 教在智商,育在情商; 教在脑袋,育在心灵; 教在状态,育在心态; 教在...

  • 教育亮起来

    教在学校,育在家庭 教在课堂,育在活动 教在父亲,育在母亲 教在大脑,育在心灵

  • ...

    1,教在父亲、育在母亲 2,教在学校、育在家庭 3,教在 4,教在知识、育在文化 好的习惯... 5,教在智商、育...

  • 育教

    关键词:育教 2018.10.13 编号27日精进863天 体验入:昨晚孩子说今天上午11点要一个人第一次单独去电...

  • 教?育?

    1.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

  • 《教/育》

    《有教无类》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观自然美景; 享人间自在。 度春夏秋冬, 唱大江东去。 掬江风江月, 望...

  • 教+育

    说起教育我们一点不陌生,从小被教育,长大教育孩子,说起来简单——教+育,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呢? 今天走在路...

  • 教,育

    关于教育,很多时候,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单一的,过度的,注重在了“教”的上面,亦或者说是,更看重成绩。 而,其实,...

  • 教·育

    教与育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明显,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养育。可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只做到了养育,而教育却完全放手交给学校和...

  • 教,育!

    教育,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 而是父母的修行。 爱是一种本能, 但高质量的爱, 需要永不停息地自我成长。 若有一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er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