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俩事是让我比较崩溃的:一是在Day One上写完读书笔记,想插图片的,不知如何误操作把读书笔记删除了,吐血不已,回到简书重新码字;二是每次我更新公众号发表文章后,第二天肯定掉粉,而装死卧倒时,关注我公众号的人又会增加,实在费解。
放个重磅新闻标题来吓人!在06年大牛市中,股票热议的同时也让基金成为老百姓熟知的理财产品,出于相信专业人士的投资水平而投资基金。在15年上半年,购买基金,尤其是集中投资中小创的成长性基金,翻番也不是难事,可到了7月股灾时遭遇了流动性危机,股票卖不出去,基金也无法赎回。今年的股市动荡,那基金业绩又如何呢?
一、基金投资
防御型投资者理财方式之一,可以将钱投入基金公司的份额中,由专业的基金经理负责投资增值。因此想明智选择基金股份的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投资者选择恰当的基金确保自己获得优于平均水平的结果?这个问题进而又可以分成两部分:是否存在基金可以优于平均水平和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1、基金的整体业绩
基金行业最大的作用就是培养了人们储蓄和投资的好习惯,使无数个人投资者免受股市错误投资的巨大损失,并使其参与者的收入和利润与普通股的总体回报相当。而且我们可以大胆认为,过去十年内,专门投资于基金的人获得的收益要优于直接购买普通股的人。
但通过数据统计却发现,基金的整体行业业绩却没有超过整体市场的业绩。基金经理掌握着大规模的市场基金,市场面临的情况也必定是基金行业面临的情况。(PD:这句话含义丰富,针对中国的基金,下文会详说)
2、优于平均水平的基金
显然,这种基金是存在的,但投资者是否可以选择出呢?似乎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我们可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想这个问题。投资者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找出表现最优的基金,并因此假设该基金管理层最优能力,在未来会获得优于平均水平的结果,从而将自己的钱投入该基金。投资者不需支付特殊费用,就可以获得“最有能力的管理层”。
事实上,多年来的数据一直相互矛盾。在行情好的时候,基金业绩显著优异,但当行情不稳定时,即使有多年良好记录的基金也会表现出较大的业绩差异。
3、追求业绩的基金
目前对基金业绩(净值)的关注似乎是唯一衡量基金优异的标准。我们对此要给出否定,因为这种现象并不适用大多数地位稳固的大基金。部分基金经理一心想使自己结果优于平均水平,他们可能暂时取得成功,获得了很高知名度,扩大了自己管理的基金规模。但在真正进行巨额投资的情况下,目标的取得必然伴随着风险的大规模上升。
几乎所有取得优异成绩的人都是些三四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直接金融的经历并不包含经济的大萧条时期;其次他们把“好的投资”定义为购买如下股票:随后几个月内,股票市场的价格大幅上升。这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新企业,而企业股价与资产、利润完全不相称。这些行为只有通过下列事实来“证明是合理的”:一方面天真希望这些企业未来会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想巧妙利用公众信息不灵通和贪婪时产生的投机热情。
投资基金的经理在寻求更好的业绩时,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风险。迄今所有金融经历都表明,管理稳妥的大基金几年之内至多能获得稍微高于平均水平的结果。如果不稳妥管理,可能暂时获得惊人的虚幻利润,随后必然遭遇灾难性的损失。
二、国内基金情况
从网上搜集了一下,下表是国内成立以来累计收益前十名的基金。
累计收益率前十名的公募基金
单看这些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每个基金表现都不俗,尽管近一年的收益看起来比较惨淡。计算了一下,前三名的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年复合收益率24.14%,嘉实增长年复合收益率19%,兴全趋势投资是20.81%。看看这几个增长率,国内炒股人士动辄嘲笑巴菲特不足30%的复合收益率,看看国内顶尖基金,这种大资金的运作下,超过20%的收益已经是极致。还是那句话,中国股市里一年能翻倍的人多牛毛,但十年能翻一倍的人几乎没有。和去年那些生瓜蛋子基金经理一两个月就把自己基金玩的濒临清算相比,华夏大盘精选能从1元到现在的累计净值13.4元,十二年的时间取得如此成绩实在是业界良心。
翻看一下这三只基金的运作情况,会发现华夏大盘精选1519%的累计收益中有1295%是王亚伟执掌时期获得的收益,嘉实增长1116%收益中有1023%是邵健的功劳,兴业趋势投资的绝大多数收益与王晓明相关。
似乎到现在,可以得出选个好基金不如跟对基金经理,不过想买现在王亚伟的私募也得看看自己够不够格咯,王亚伟的千纸鹤曾经门槛是最低认购2000万、身价必须过亿,现在行情不好,新发行的基金门槛变成了300万元。
乱七八糟说了不少,综上,基金投资是必须要配置的资产,但是选什么基金进行配置,根据格雷厄姆的统计和我的调研,得出结论是:这事得看命。
这个结论是如此诚恳,以至于显得有些不负责任。好吧,那就说的玄幻点儿,建议: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置,至于混合型、平衡型的基金就随意吧,宗旨就是按照教材说法,实现流动性(去年股灾充分论证了流动性的重要性)、收益性(话不多说,就是冲着收益来的)和安全性(投资P2P的同志要瞪大眼睛咯,关于P2P投资原则历史消息看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的前几篇)三者的有机结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