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上中学的时候,我曾经陷入过这样一段焦虑的心理无底洞:看着墙上的挂钟,或者腕上的手表,它一秒一秒地跳动,每跳动一秒,过去的一秒就永远地固定,尘封于历史,就像凝固的水泥,成了一堵坚硬冰冷的墙,似乎永远不会再有生气;而未来的时间,还没到,你同样没办法支配,等到你可以支配的时候,现在这一瞬也成为了凝固的过去。整个生命,可以支配的时间只有当下一瞬。这极度狭小的可选度,让我感到十分压抑,从而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焦虑。
后来想开了,发现过去的时间构成了你的回忆、认知、经验、感觉,会指导你当下瞬时的行动和未来时间的计划,会指导你对未来时间的安排和部署,更重要的是,会成为你独有的人生故事,这些都是精彩的。
时间的长河在我的心智中才慢慢地恢复得富有生机和血肉起来。
但时间的两点特性始终不会变:一维性和单向性。
这也是最容易让我感到恐惧和失落的地方。
都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秒、每分钟、每小时、每天的长度都摆在那儿,大家都是那样的时长,公公正正、清清楚楚,你看一小时视频它也是一小时,你睡觉一小时它也是一小时,你不论做什么,时间都在一分一秒流逝,该到一小时,它就是一小时,流逝了就是流逝了,再也回不来。
因此我很害怕时间的流逝,很想抓住它,不顾一切的抓住它,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
半年前刚进行了一次跨工作性质的转岗,挑战和困难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写文档、倒腾代码,因经验不足造坑,再填自己的坑,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进程中的每一个任务都会消耗我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于是我会比别人早一个小时来到实验室,比别人晚一个半小时,直到关灯了才离开。9点,10点, 11点,12点,到午饭点了,但我发现我似乎还在原地打转;下午2点、3点、4点、5点,我竭尽了全力,但又是4个小时流逝,进度还是慢如蜗牛爬行。晚上再战,7点,8点,9点,10点……关灯了,可算是有了一点点进展,
作六休一,我贪恋休息日的闲暇。清晨意识刚刚开始从睡眠中清醒,一翻手机才五点多。这是难得逃避工作日劳累的时光,我头埋在枕头里想继续睡觉,哪怕是安安静静地闭着眼睛养神,幻想这样的逃避能够超出时间流逝之外,获得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闲暇。过了一会儿起来再看手机,嗯,才过了十五分钟,刚过六点。于是拿起手机刷刷知乎,刷刷懂球帝,刷刷微信,看着手机过去一分钟,心想不多,但开始有了一丝失落,继续刷,直至过去了半个小时,意识到时间过去太多,于是开始起床做早饭。
或者五点多起床,立即开始刷牙洗脸做早饭,等到吃完,尚且6点多,结余还是很丰沛,但时间依然在流逝。不论是放空还是做事情,看着时间不断地变得更晚,心里总还是有失落之感。
我喜欢休息日的早晚的八点到九点和下午的三点到四点,这三个小时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天中最黄金的三小时。但黄金时间过后便是好的东西逝去的失落。休息日下午三点整时,我常常会打开窗帘看一看外边的景色,算是对这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的一种纪念,然后尽可能找自己最喜欢,或者这一天中最值得做的事情去做,比如读书、刷题,学外语、看视频,或者就这么呆呆地躺着,幻想自己能让时间慢下来,多留住它一会。但电脑上显示的时间还在一分一秒地变化,还是那个节奏,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最终这一个小时过去,就像你的财富,从盈余丰沛,到身无分文。
而往大的方向说,人生几十年,27岁以后,一旦到了生日,这意味着又过了一年,又是一年成为了再也回不到的过去。
正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们永远不会获得时间额外一份哪怕是一秒钟的偏爱,我们只能在时间流逝的情况下,把正在流逝的时间,转化成我们尽可能精彩的人生结果和记忆。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其实无非就是高效利用时间,造就经可能精彩的人生,尽可能完成自己的理想。这没法反驳。但它让人感觉到人永远在路上,没有一个完全脱离一切的避风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聪明的,你告诉我,对于这一切,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