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作者: 瑾希_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6:07 被阅读5次

                            记得小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应是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然后她就让我们买那种带有彩绘图画的《红楼梦》拼音版来阅读,对于大多数人同学来说,都表示无聊至极,但所幸的是那时的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那时单纯把它当成故事书来看,完全不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等到初中,自己可以全文阅读后,却也只是自顾自的为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所叹惋而已,还曾经满口唾骂宝玉是一“负心汉”“薄情郎”,为黛玉的死而黯然神伤,却殊不知自己“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了。

  年少不识愁滋味,不谙世事,也没什么知识,自然也就思想有些浅薄,理解不了其中的真正含义,后来可以领悟其中含义后,发现《红楼梦》不仅仅只是爱情之篇,更多的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首《枉凝眉》唱尽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歌,一切皆不过一场水中月,镜中花罢了!若说过去的我偏爱林黛玉,那是因为她为人清高孤傲,用宝玉的话就是:“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般美好的人儿,她的身上更多的是不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她太过于自尊,何尝不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历经丧母之痛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难怪在潇湘馆中夜夜垂泪了,而她更多表现的是与那个时代的格格不入,而这则与同是寄人篱下的薛宝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满腹才情,且做事面面俱到,举止娴雅,以至府里的丫鬟下人都喜欢她,这也就是她可以胜过黛玉,最终嫁给宝玉的原因,她代表的即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是曹雪芹笔下的“理想人物”,但悲剧终也是悲剧,这两位美人儿终是应了“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的命运。

  而不得不说的就是这场爱情悲剧中的宝玉,他出身在大观园的温室之中,却丝毫没有沾染大观园的世俗之气,他不慕功名,整日在内宅“厮混”,他说“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在那个时代可谓是惊世骇俗之言。他视黛玉为知己,也曾多次向其表露爱意,但终究抵不过封建大家庭的专制。他的出现其实也并不虚无,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带给了那个时代希望,是那个封建专制社会下的一丝曙光!

  最爱黛玉葬花时吟的一首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总是习惯性的多愁善感,花开花落让她想到了自己的命运,然后开始慨叹,有人觉得她似乎有些“矫情”,但我却不认为如此,曹雪芹所勾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更好的向我呈现黛玉这个人物,她此时的慨叹何尝不是她后来的命运?同时也是整个荣国府以至整个社会的命运。

  曾经的富丽堂皇,曾经的骄奢淫逸,犹记得“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景,但如今大幕落下,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就例如那个可以在贾府如鱼得水的王熙凤,最后的归宿也不过是,合着一床草席归入一抔黄土。

  大观园的故事在浓墨重彩中开场,在无限感伤中落幕,黛玉和宝玉其实都不属于这里,所以他们去了属于他们的地方,她终究用一生的眼泪还了他的恩情,而他也应悟透了这一世人间悲欢,也不惘曾有一场“木石前盟”。

《红楼梦》读后感

相关文章

  • 众生百态,全在一部《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 阿涵 整整一个寒假,我都被《红楼梦》吸引得不能自拔。 《红楼梦》的...

  •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肖滋峰 红楼梦成书于公元1784年<清乾隆34年>,全书共1...

  • 读红楼梦有感之贾宝玉(一)

    今日开始,笔者将开始写作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对于红楼梦,读过很多次,也阅读过很多他人关于红楼梦的文章。 但是,他...

  • 紅樓夢读后感及紅學研究

    红楼梦读后感/蒋勋听後感/87版红楼梦观後感 听了240个小时的蒋勋说红楼梦,看了87版红楼梦,也读了已庚辰本为底...

  • 《红楼梦》读后感

    昨晚读完了《红楼梦》,没什么感受,但既然之前说过要写读后感,那就言出必行,写点什么东西吧! 《红楼梦》成书于十八世...

  • 小观红楼

    不久前刚看完《红楼梦》,打算写篇完整的读后感(自己很少写读后感,这算是第一篇吧。),因为在读的时候,是有些东西想说...

  • 红楼断想

    1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有写读后感的冲动。 《红楼梦》有巨大的代入感和感染力,爱恨纠缠、繁华落尽...

  • 齐帆齐微课(33)《红楼梦》读后感1009字

    《红楼梦》读后感 最近,心血来潮,一直在家阅读《红楼梦》。这是原著的精编版,章回经典,脉络清晰。原来经典真不愧是经...

  • 读《红楼梦》一点感想

    喜欢读书,可读书习惯并不好。一向没有写过读后感,这次算是我写读后感的开端吧。 初读《红楼梦》是中小学课本中选自第三...

  • 【真情何易】自序——因《红楼梦》而写的随笔

    这是一些《红楼梦》的读后感,也是一些带有哲理性的散文。至少,这是我写下这些的初衷。 我从小就觉得,《红楼梦》是一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gf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