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潜规则这个词,可谓是众人皆知。所谓潜规则,是指没有明文规定的、上不了台面的那种规则。尽管潜规则上不了台面,没有明文规则,但它经常会行之有效,能够解决问题。其实,每个行业或领域都有自己的潜规则,释梦也有自己的潜规则,熟练地使用这几条潜规则,可以让你的释梦变得更快、更稳、更准确。
1.模糊即是清晰
梦的表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模糊,也可以说模棱两可,或者说捉摸不定。就是说,梦者在表达梦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一些诸如好像、似乎、可能、有点像之类的似是而非的词汇来描述梦中的人物和场景。这些词汇时不时会干扰我们对梦的理解,影响我们对梦的判断。如果一个梦被梦者用许多的模糊的词语来表述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的大脑在获取到这些模糊的信息后,对梦的判断会因为这些模糊的表述而陷入迷茫状态。那么,这些模糊的词语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这是潜意识的杰作,是潜意识阻止梦者理解梦的一种惯用手段,使用模糊的词汇来表达潜意识的意图,可以有效地干扰梦者清醒状态下思维的连贯性和准确性,进而降低意识判断的效果,这便是潜意识的诡计。
从我长期释梦的经验来看,这些模糊的词汇,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理解为清晰准确的词语,我常将这一过程称为去模糊化。通常来讲,描述梦境时,人们经常使用的词有 “好像”“似乎”“可能是”“有点像”“大概”“感觉是”,等等。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它们直接理解为“就是”“一定”“必然”“真的是”“其实就是”等这样的意思。当这些模糊的词语被变成清晰的词语之后,我们的思维便不再受其干扰,对梦的理解的准确性和肯定性也必然会大大提高。
举一个例子吧,有一个22岁的女大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梦:
有一天晚上,我梦见和一个女孩一起回家,她看起来长得似乎像我,我们在路上边走边吵架,我好像不太理她,而她却喊个没完,有点儿像是在批评我,让我感觉奇怪的是,她所说的内容,感觉有点儿像平时我自责自己时所说的话。
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模糊的词语“似乎”“有点儿像”“好像”所表达的意思,这个梦就会显得比较常模糊,需要做多种猜测与提问才会大概确定梦的内容。而应用本条的潜规则,我们可以直接将梦中的这几个模糊的词语变为清晰的准确的表述,或者直接去掉后理解,这样一来,梦境所表达意思就会容易理解很多。当然,使用这个潜规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梦的本意的理解。
至此,我们可以将这个梦大致理解为 :这个女大学生在内心深处由于某种原因,深深地陷入到矛盾和自责当中,但是女孩却在内心深处压抑了这一切,于是在梦中反映了这一现状。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将这个梦深入地分析下去,需要关注一个问题:现实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梦者陷入了矛盾和自责当中?搞清了这个问题,梦所传递的真实意图也就清楚了。
2.变化亦为统一
在许多人的梦中,都会有多个人物出现,而且每一个人物在梦中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这样一来,梦的分析就变得非常复杂了,分析人物关系及活动特点会消耗心理咨询师很多精力。
其实,这些只是潜意识的伎俩而已。梦里的人物虽然多变,但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情况下,做梦时,由于监督检查机制的存在,梦者本人会在梦中部分参与梦的表达,或者干脆不参与梦的表达,而是从记忆中寻找代理人来表达。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成为潜意识所寻找的代理人呢?一般来说,代理人与梦者之间存在某种潜在的联系,代理人才有可能被选中,进而与梦者相互置换。比如说,相貌、行为有相似之处,衣着和兴趣有共同特征,性格气质和生活经历比较接近,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置换仅仅只发生一次,比较容易理解,当梦中的人物发生接力式置换时,梦者和咨询师就会变得非常迷惑了。这样一来,梦的表达就更加隐蔽和安全了。其实,当我们发现梦中的人物变换频繁时,可能他们只是一个人而已,或者只是一个人的不同子人格在相互切换、轮流表演而已。
记得在多年前的一次释梦课堂上,有一个26岁的未婚女孩向我讲述了一个奇怪的梦。
我梦见要和妹妹一起去一个地方,好像就我们两个人,我担心她一个人害怕,于是就显示出一幅男人的派头,装成很强大的样子,妹妹好像顿时就有了安全感,愿意主动靠近我。
走了一会儿,妹妹说先回家换身衣服,于是,我在家门口等候。等了好久也不见她出来,于是就悄悄地爬到窗口看,发现一个黑衣女子,独自站在墙角,好像在哭泣,肩膀一抽一抽的,感觉很伤心的样子。我大吃一惊,看到她快要回头的时候,我赶紧站在远处等着。这个时候,出来的人却是一个女乞丐,穿着破烂衣服,而且还冲着我笑。我吓了一跳,说:“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她说:“我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人!”我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也不愿意和她一起走,内心非常矛盾,非常着急,然后就醒了。在这个梦中的几个人物非常值得分析:“装得很强大的梦者”“愿意靠近我的妹妹”“伤心哭泣的黑衣女子”“冲着我笑的乞丐”。
看起来,这些人物之间没什么直接的关联,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她们都与妹妹的出没行踪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些不断变化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人,只不过可能代表了梦者不同性格特征或性格侧面。
据梦者反映,现实中,她并没有妹妹,是个独生女。因此,梦中的“愿意靠近我的妹妹”可以被理解为梦者的子人格,换句话说,妹妹代表梦者自己身上弱小的性格特征。可是,那个“伤心哭泣的黑衣女子”“冲着我笑的乞丐”又怎么理解呢?当我让梦者就“伤心哭泣的黑衣女子”进行联想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常常在下班回家后感到难受、抑郁,甚至会哭泣。”当我问及“冲着我笑的乞丐”的来源时,她告诉我,自己干工程方面的工作,单位领导安排自己的工作是向甲方讨账,常常需要在别人面前装出一副可怜和为难的样子,有时自己感觉确实有点儿乞丐相。虽然自己不愿意这样做,但也没有办法,每天都得鼓起精神,强装笑脸,继续求人给钱,一天从早到晚都是对别人笑,晚上回到家里,却需要一个人面对内心的脆弱、疲惫和忧郁,现在变得都不喜欢自己,甚至也不接受自己了。
至此,这个梦算是真相大白了:梦中的自己算是梦者的主导人格,而妹妹是一个弱小的子人格,黑衣女人则是一个忧伤的子人格,乞丐是在梦者职业经历影响下形成的新的子人格。他们不断变换,准确地折射出梦者人格当中几个重要的子人格,了解了这些子人格,也就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