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跟孩子聊天,她在抱怨我没时间陪她玩,她很不快乐。
我说:“我们的快乐是自己给的。”
她说:“可是视频里都说了,小孩的快乐是妈妈给的。”
我突然意识到,她在一天天成长,我不能再用以前的思维方式去跟一个六岁的孩子相处。
三岁和六岁的孩子,她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只有成年人的快乐,才是自己给的,孩子的快乐,与父母有关,与生长环境有关。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生养一个孩子的最大意义,是让父母在这种极为亲密的关系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孩子是来让我们成长的,让我们体会至深的爱和美好,除此以外,没有其他。”
我们总是习惯性觉得在为孩子付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去为孩子铺就所谓的未来之路,不愿意放手,不相信孩子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哪怕,这个孩子已成年,有的父母仍然在控制着孩子的日常。
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孩子的心中,对于家的定义是很简单的,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概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事件:有一次全家去旅行,由于当时经济还不太宽裕,便没有提前预订酒店,而是下火车后临时寻找。太差的看不上,太好的住不起,实惠又舒适的太难找了。
这时,爸爸看着前面那家五星级酒店感慨道:“等我们经济条件好点了,我一定要住这种五星级酒店。”
圆圆仰头问道:“爸爸,什么是五星级酒店。有大床吗?”
”有啊“
”有电视吗?”
“有啊”
“有落地窗吗”
“有啊”
“有可口的饭菜吗?”
“有啊”
。。。。
圆圆问了一大堆问题,最后她说:“那就跟我们家一样啊,我们家也是五星级酒店,而且我们家还有爸爸妈妈呢?”
在成年人眼里的高档酒店,在孩子眼里还不如家,因为家里有父母的温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无论我们怎样冷落了孩子,她们都在想办法靠近我们,让我们开心快乐。
所以说不是我们在为孩子付出,而是孩子在让我们成长,父母的爱深如海,陪伴的方式千万种,有高质量与低质量,高质量的陪伴,会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父母的理解、包容、引导、对细节的处理方式,都会成为孩子的力量,成为他们抵抗成长路阻力的勇气。
不同的陪伴质量,会直接改变孩子的人生。爱不是打骂与溺爱,那是两个极端,真正的爱是用心体会、琢磨孩子的心理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