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有强迫症,本来这周应酬太多,实在不想写作文,但看着抱团小组林娟妹妹写了,还是想凑点字数。暂且把每日打卡整理到简书,意思一下吧。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读《暴力》后的体会,我认为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以下是每日打卡内容。
#周一打卡#
据说真正「道上」的朋友在外面都是谨小慎微,让人害怕的是刚出社会的「愣头青」,因为他们无所畏惧。
暴力冲突中紧张和恐惧总是如影随形,心理占上风更有赢面。酒壮怂人胆,看来是有道理的。
#周二打卡#
提点「虚劲」,不要成为「软柿子」,可以降低被暴力攻击的概率。但是一定小心不要被识破了,不然后果更糟。
#周三打卡#
冲突距离越近,恐惧感剧增,谁更能控制恐惧感,谁更能取得优势。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冲突的紧张感,这就是为什么演唱会球赛即使有电视直播,门票依然那么贵的原因。
#周四打卡#
年关将至,外出时要小心自己的财物和人身安全。很多外表特性决定了是否成为施暴的目标,例如行动迟缓、目光木讷、无精打采等等。人员复杂区域可以尝试定期扫视下周遭,显示出警惕性,哪怕并没有真正观察,也是有用的。
#周五打卡#
由于集体情绪共鸣、群体兴奋的存在,暴力情境很容易演化为实际暴力甚至升级。对个人来讲对群体性事件要有预警能力,提前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
扩展阅读
另分享一段书评,作为扩展,感兴趣可以关注《互动仪式链》一书(我也还没看的):
基于心理学、人际互动关系和发生情境角度,分析暴力产生机制的微观社会学论著,隶属于作者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的庞大理论体系。分析详实透彻,素材广泛丰富,在民族志素材的分析运用和文本分析方法的实践方面,都堪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遗憾在于几乎完全忽视了宏观层面的暴力分析,如果能跟齐泽克、蒂利等学者关于暴力的宏观研究论述相结合,则理论架构会更加完整。
网友评论